关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0-04-20 文化 292阅读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民俗文化是各不相同的。
我区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喜气洋洋过春节、热火朝天的净街、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牵动十里八乡的锦鸡源庙会、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纪念文天祥诞辰节等各种节庆纪念活动;又如周情巧写普济榜、金钻和石羊、凤凰城传说、佛沟圣水、青烟诗趣、西湖夜月等通俗生动的民间传说,还有太平大鼓、社火秧歌、陇中小曲、山间花儿、游乡转村的皮影戏、民间剪纸、名人许公祠堂等,都是我区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
在今天对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教育,这将对营造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推动“产业富民、工业强区”战略的实施,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1.创新一个理念。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三贴近”,把优秀的民俗文化与促进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机结合起来,与安定“三苦”、“四敢”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与打造“中国薯都”,发展马铃薯文化,塑造马铃薯文明,弘扬马铃薯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要敢为人先,以特色文化的传播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2.狠抓一支队伍。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民俗文化的专业工作队伍,在加强配备、合理使用、精心培养上下功夫,使其成为民俗文化发掘的行家里手。3.巩固一个阵地。要发挥中央、省内外各主流媒体和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的作用,大力弘扬正气,有效传播科学,全力打造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充分利用基层乡镇党校这个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对干部群众进行民俗文化教育,开展民俗文化技能传承培训;发挥文天祥纪念馆、许公祠堂、内官烈士陵园、安定水利水保成就展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对全区人民进行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和革命传统教育;发挥好农村黑板报、橱窗、墙报、文化室、文艺队、广播站等阵地作用,以其浓郁的乡土特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民俗文化,褒扬新风尚,鞭挞假、丑、恶。4.发展一个产业。当今社会,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最高层次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在我区,要提升城市的品位,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力,最根本的要在发掘文化资源,发挥大文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上下功夫。通过创意因子,把发展文化作为提升综合实力的突破口,使作为安定支柱产业的马铃薯产业做大做优,真正成为带动千家万户致富奔小康,成为“产业富民、工业强区”战略的朝阳产业。5.培育一种文化。安定区人民在打造马铃薯产业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马铃薯文化,塑造了马铃薯文明,弘扬了马铃薯精神,用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马铃薯产业,已经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基础,而且必将对进一步做强做优马铃薯产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6、强化一种体制。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社会联姻的模式,同时要注重发挥文化部门,特别是乡镇文化站的职能作用。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社会各方力量的良性互动有机的结合,把社团参与与产业支撑结合起来,把政策扶持与有效开发结合起来,真正把民俗文化建设成为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新的载体和动力。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