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无法接受将父母送进养老院?

2023-05-04 综合 26阅读

生活的烟火气和生命的朝气可以把老人拖入真真切切的生活中,让他少一些胡思乱想,多一些含饴弄孙的乐趣。多和年轻人接触,老人不会觉得死亡离自己很近。而养老院,是一个随时面对死亡的地方,周围都是垂暮的老人,让人看不到勃勃的生气,负能量爆棚。

《飞跃老人院》里的一位老人也说出了真相:

(我)眼睁睁的看着一些老伙计一个接一个的死去,我能不想到自个的结果吗?这不明摆着是等死吗?

这不明摆着是等死吗?

抱着这样的心态,生活在疾病与死亡的环境之中,想要保持一个积极健迟橡康的心理状态,太难了。

2.很难避免的抛弃感

我们来试想一下老人和他的朋友们每天会如何度日,起床吃早饭、做早操、浇花、闲聊、午饭、打牌下棋、运动、晚饭…日复一日,人会被模式化的生活磨去所有的活力。老人们所有的期待都会放在家人来探望自己的日子。如果遇到儿女不常来探视的,会互吐苦水,集体沉浸在被抛弃的感受中。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美国社会学家Erving Goffman曾提出养老院与监狱有很多共同之处,究其本质都只是纯粹的社会机构,一个与社会隔绝的地方。

老人院,一个边缘的、毫不起眼的地方,里面住着的是对社会无用的人。因为没有用了,所以被聚集到那里。很多子女把父母送来便心安理得了,却不曾考虑到他们精神层面的感受——犹如一颗石子缓慢沉入大海的过程——被抛弃了。如电影《皱纹》里的Emilio的呐喊,“像垃圾一样被人扔在这里。”西方也并没有全部都认为送老人去养老院就是件理所应得的事……尽管他们契约精神、个人主义……

马薇薇说,我们把老人流放在了亲情之外。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内心深处总有难以抚平的背弃感。而作为子女的我们,不忍他们受这样的心理煎熬。

3.养老院不是家

专业的医护人员会把他们当成老人,而不会把他们当成家人去对待。老人是他们的责任,维护其身体健康是他们的工作。所以,在养老院,影响健康的事一律不准做。而这就会限制老人的很多行为。按照罗胖的说法,养老院就好比一个冰箱,而住进去的人是一块需要保鲜的肉,那里提供的条件只能维持肉体生命无质量的延长…但人这种动物不会只想苟延残喘、毫无希望地活着。所以,我们帮老人规划他们的健康老年生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健康、安全就好。

哥大医学院副教授Siddhartha Mukherjee在《医学的真相》中曾说:

医院让人恐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医院里,每一件事都按时发生,药品定时到达,床单定时更换,医生按时轮班,就连尿液都要用一个标有刻度的袋子收集。照顾病人的人们也能感受到生命的自发性被磨灭了。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养老院又何尝不是如此,那里不是家,更不是放飞自由之地,那里只会让人感到受生命的倒计时,时间的嘀嗒嘀嗒。

人活着需要目标,存在得有意义。

父亲去世,母亲尚在的禅旦山马东说,家人是我们的全部,而母亲对于他是百分之百的存在。站在为人子的立场上,如果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我们的第一反应只能是反对。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贺中归途。当父母决定要去养老院,作为儿女的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他们真正的诉求。如果仅仅是因为不想成为麻烦、拖我们的后腿,那他们退一步,我们就应该进一步吗!父母如此懂事,我们就该不懂事地由着他们懂事地一直体谅着我们?

我们不能!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自己的,老人们辛苦了一辈子,更应为自己活一次。

即使是老了,我们最终的目的也不是好好地迎接死亡,而是好好地活到终了。

这样“生的愉悦和死的坦然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