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后果

2020-06-02 时事 72阅读
一、土壤遭到破坏:据参考消息报道,110个国家(共10亿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裸露的土地变得脆弱了,无法长期抵御风雨的剥蚀。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达每公顷100吨。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说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二、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数岛屿)都将本水淹没。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据预计,1990-2010年,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能源消费将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源消费将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能源节约技术的转让进程。我们特别应当采用经济鼓励手段,使工业家们开发改进工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工艺技术。
三、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物种的灭绝。因为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能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新的瘟疫。
四、森林面积减少: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1980-1990年,世界上有1.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在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五、淡水资源受到威胁:据专家估计,从下个世纪初开始,世界上将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长期缺水。请记住,我们不能造水,我们只能设法保护水。
六、化学污染: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七、混乱的城市化: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无安全感--这些大城市的无序扩大也损害到了自然区。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过渡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由于过渡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着饥饿的威胁。集中存在于鱼肉种的重金属和有机磷化合物等物质有可能给食鱼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沿海地区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挤在离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这种人口拥挤状态使常常很脆弱的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九、空气污染:多数大城市里的空气含有许多取暖、运输和工厂生产带来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威胁着数千万市民的健康,导致许多人失去了生命。
十、极地臭氧层空洞:尽管人们已签署了蒙特利尔协定书,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仍再次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到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植物对各种有害气体的抗性有很大差异,有些植物对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在很低浓度下就会受害,而有些植物在较高浓度下也不受害或受害很轻。以氟化物为例,香蒲对氟化物最敏感,当氟化物浓度积累到3*10-5~4*10-5时就表现受害症状,而松树、杏树、李树等达到5*10-5~2*10-4时才表现受害症状。抗性强的棉花,在5*10-4时仍不见受害。有趣的是,不同的植物对氟化物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敏感性,如杏树最敏感的时间在上午10时,而水杉则在下午2时,一年中的4~5月份,各种植物抗氟化物污染的能力都急剧下降。
人们正是利用植物的这种敏感性,来监测大气环境污染的。
植物报警的方式不像拉警报那样发出声音,而是以它体躯的伤斑和伤势来唤起人们的警惕,而且伤势的大小还能反映污染的程度。
在南京市的绿化树种中,雪松很受大家喜爱,它树姿优美,常年碧绿。有一次发现某个地段雪松针叶发黄、枯焦,后来查明,这是附近工厂排放二氧化硫和氟化氢所引起的,因为雪松对这两种气体特别敏感。现在人们一见雪松针叶呈现这种症状,就能很快找出二氧化硫和氟化氢的污染源,人们已把雪松作为一个很好的监测大气污染的报警器。
现在人们已经找到各种各样监测大气污染物质的“报警植物”。例如,用紫花苜宿、胡萝卡、菠菜能监测二氧化硫污染,用香蒲、火炭母、金荞麦、杏、梅、葡萄等能监测氟的污染,用苹果、玉米、桃、洋葱能监测氯的污染等等。
植物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反应要比人和动物敏感得多,当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只有百万分之几的时候,植物就开始“报警”了,能及时提醒人们采取措施,把污染消灭在摇篮中。
利用植物这一报警器,简单方便,既监测了污染,又美化了环境,可谓一举两得。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