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1年发现艾滋病,随后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据WHO报告,至1995年1月1日全球累积的HIV感染得为2590万例,艾滋病人850万例,死亡病人700万例,其中非洲流行最严重,居首位,其次是东南亚地区。我国于1984年使用美国Ameur公司Ⅷ因子,首次传入,逐年增加,从1985年至1995年底累HIV感染者3341例,其中117例为艾滋病人,地理分布去最高,占80%左右,以嗜毒者为主。
由于艾滋病惊人的蔓延速度和高度的致死率,已引起WHO和许多国家的重视,普遍采用了一系列综合措施,主要包括:
(一)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认识本病传染源、传播方式及悲惨结局。
(二)建立HIV感染和艾滋病的监测系统,掌握流行动态。对高危人群实行监测,严格管理艾滋病人及HIV感染者。
(三)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测,确保输血和血液制品安全。
(四)加强国境检疫,防止本病传入。
特异预防,迄今尚缺理想疫苗。减毒活疫苗和灭活全病毒疫苗,由于难以保证疫苗安全,不宜人体应用。目前选择基因工程方法研制疫苗,如克隆囊膜蛋白基因、核心蛋白基因,在细胞和动物细胞中表达多肽作亚单位疫苗,或囊膜基因插入病毒或腺病毒中制备重组疫苗。最大问题是囊膜蛋白高度易变性,不同毒株HIVgp120有明显差别,使疫苗的使用受到了限制。现已证明包膜蛋白gp120的肽键中有一些区段的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恒定,用该保守恒定片段制备,将能解决问题。
目前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有叠氮脱氧胸苷(AZT)、苏拦明(Suramin)、双脱氧胞苷 (ddc)、双脱氧面苷(ddl )等。AZT能干扰病毒DNA合成,从而抑制HIV在体内增殖,缓解症状,延长病人生存期。苏拉明对HIV的逆转录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ddc是最有效的HIV抑制剂,能明显减少HIV的复制和改善病人免疫功能。ddl抗病毒的范围比AZT和ddc 窄一些,但毒性较低,半衰期较长。
此外,发现许多抑制蛋白酶、阻止HIV与靶细胞结合或融合的药物,能分别作用于细胞感染的不同阶段,以达到抗HIV的效果,均尚处于研究阶段。
中草药中发现括蒌蛋白、贝母苷、甘草甜素、及地丁、空心苋、紫草等抽提物有抑HIV的作用。中药方制治疗艾滋病人也能缓解症状,都在研究和总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