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专业介绍

2020-05-25 教育 129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专业从1983年起招收研究生。1985年在刘志筠教授的主持下开始招收本科生,并同时宣布建立专业。本专业的毕业生得到各级广电媒体的高度评价。在已毕业的本科生中,有一些已经在广播电视工作一线成长为中层领导,还有更多同学担任了中央及省市级台的制片人、栏目负责人,多人获得过全国最高级别的新闻奖项。人大广电专业实力现已名列本学科国内教学科研的前列。
本专业的教学、研究方向是广播电视理论与广电新闻实务。教学兼顾广播电视实践操作与两大媒体传播理论的介绍;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在该领域发展过程中传播规律的揭示和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实务则贴近广播电视传播实践展开,主要解决两大媒体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出相关可操作性建议。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掌握当代新闻理念、职业素养和传播技能的高层次广播电视人才。毕业研究生须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功底、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广电业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在广电媒体、新闻院校、新闻科研机构从事广电新闻采编、教学与科研等工作;或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相关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广播电视传播学于2009年开始设立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广播电视传播史研究、广播电视传播理论研究、广播电视传播实务研究、广播电视数字化传播研究、广播出镜与主持研究和国际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广播电视专业现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广播电视实验设施,包括拥有500平方米的广播电视演播室以及先进的网真系统,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即可通过实验室学习包括广播录音、电视拍摄、非线编辑及演播室播音主持等全部专业内容。 专业概况:
本专业作为新闻与传播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独立进行硕士、博士招生是在2004年。但此方向在传播学学科下一直存在并有较长历史,由喻国明教授等领衔开拓创新,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不少成就。教学方面已为国内该领域学、业两界培养了不少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方面,该专业人员在实证研究、市场调查、理论与实务研究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建树,若干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了相当数量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等,成果在学、业两界被广泛认可,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
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传媒经济理论与传媒经济实务。理论研究主要是解决在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理论体系的完善问题,对传媒经济发展提出一些深入的、终极性的思考等;实务则贴近传媒经济实践展开,主要解决传媒经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可操作性建议等。
研究内容:
本专业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传媒业的运作进行研究,以传媒业的经济行为为核心内容,涉及到内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广告资源的生产与销售、传媒业的产品及特性、传媒业的盈利模式、传媒业的政府规制、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等等,产业发展当下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研究重点。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传媒业界、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培养高层次、与国际接轨的研究人才、教学人才和实务人才。
专业师资力量:
专业有四位教师,分别是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和周蔚华教授(兼职博导),硕士生导师张辉锋副教授、丁汉青老师,以及韩晓宁老师。
对外学术交流:
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除积极走出国门、参与学术交流外,还经常举办国际性、全国性论坛,其中2006年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承办了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大会;另外,经常聘请境外该领域优秀的研究者来学院开设课程、举办讲座、进行交流等;此外,教研室与该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皮卡德教授主持的瑞典延雪平大学媒介管理与商务运作研究所等一些科研机构建立了经常的信息交流。
主要专业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有《传媒产业发展研究》、《传媒经济研究》、《广告经济学》、《传媒经济专题研究》等。
毕业生主要去向:
已毕业的学生,博士生主要是在高校教师、高等研究机构、大型传媒的研究部门等,硕士生主要在传媒单位的经营部门、市场中著名的传媒公司、以及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担任管理型职位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