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军入川2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的手抄报的标题怎么写

2020-08-21 母婴育儿 409阅读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 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2]

1937年8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三大方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年10月2日,又将在南方八省活动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鲜为人知的是,直到1940年5月,在川陕交界的地方还有一支号称是红31军的红军守留部队,与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展开了长达5年的浴血奋战。她,就是我们的巴山游击队。


  感动于茫茫林海里英雄的背影,敬畏于先烈们信仰的伟力,在纪念红军入川80周年的时候,回眸那段洒满鲜血的历史,给英雄一场祭拜,给先烈一次朝觐,也给我们的心灵一份安顿。


  策应主力北上 他们肩负起留守的使命


  1935年2月初,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总部为了策应主力北上,减轻红军撤离后反动派对老区百姓的残害,组建了“巴山游击队”,又称“川北边区守留阵地游击队”、“川陕边区游击队”、“川北游击队”、“川陕游击队”和“红31军”等,刘子才任司令。建立初期共有300余人。“陕南战役”结束后,扩编为独立师,后发展到1200人。


  主力红军撤离后,刘子才带领独立师,连获几次胜利后,麻痹轻敌,连连失误,部队减至270人。吴三保代理师长后,也由于缺乏孤军求生存的军事才能,人员损失惨重,部队锐减至65人。


  1936年11月,大河石窟会议后,大家公推二营营长赵明恩为领导。赵率领巴山游击队纠正了“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左”错误;调整了斗争策略,开创了游击队鼎盛的“二营时期”。


  “二营时期”在党的建设方面,坚持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了党支部、加强了革命坚定性教育;在军队建设方面,完善了序列,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加强了军事训练;在宣传工作方面,贴标语、发传单、发水电报。在当时通讯方式极为落后的情况下,把标语用土漆写在木片和竹片上,放在河里和沟里,扩大游击队的影响;在经济建设方面,把斗争策略由原来的“打陕安川”调整为“安川不打陕,自力求发展”,保商护路,建“厘金局”收税,建农贸市场。同时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争取开明士绅参加游击队,收编土匪,用长期合作支持长期革命;在文化工作方面,创作了队歌,还经常打篮球、唱川戏、学文化。


  赵明恩“二营时期”的改革措施,为以后3年时间里的生存和战斗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物质基础。


  茫茫林海,定格他们英雄的背影


  ·夜摸魁星楼·


  魁星楼挡住了到红庙堂、黄官岭等地打土豪的大道,游击队打算拔掉这颗钉子。


  1935年4月10日夜,在经过3天试探后,传令兵杨长娃穿上事先准备好的狗皮,扮成一条"大狗",领着他自己驯养两只小狗,以“狗打架”的方式转移哨兵视线,趁机拔掉工事的栅栏、干掉哨兵。特务队战士迅速包围土堡,特务连堵住后门,整个战斗毙敌200多人,缴获长短枪300余支。游击队从此占领这一军事要地。


  ·“娃娃连”的“土炸弹”·


  1937年7月,撤出黄豆坎后,连长窦祖武率“娃娃连”落在后边,子弹、手榴弹早打光了,只凭着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一个劲的往山下掀石头,阻击敌人,且战且退,退到一处悬崖边,娃娃们也走不动了,认为这下完了,谁知绝处逢生,敌人从岩下抛上来一束4、5个绑在一起的集束手榴弹,这些手榴弹都是"触发式"的,窦祖武勇敢地用手接住,并迅速拆开,一个一个随着娃娃们掀下的石头,砸向敌人,打得他们喊爹叫娘惊呼:“‘土炸弹'来了!”从此,窦祖武有了一个“土炸弹”的雅号。


  ·入虎穴夜捣指挥部·


  1940年2月,游击队弹尽粮绝。刽子手李子犹又将清剿指挥部推进到焦家河想一举歼灭游击队。赵明恩分析:敌人前线指挥所兵力配备强,武器也好,但也可能有恃无恐,戒备松懈。决定,出其不意,直捣虎穴,偷袭李子犹的前线指挥部。


  赵明恩派传令兵陈兴武、战士杨建迪前往实地侦察3天后,乘敌不备,夜摸下山,拂晓攻击,大获全胜,击毙数10多人。战斗结束后,战士们严格执行赵明恩"再好的枪不要,再好的的粮食不拿"的命令。砸烂枪支,毁坏粮食。不把游击队弹尽粮绝的困境暴露给敌人。临走,还把砸坏的枪成排放在指挥部门上,羞辱他们。


  可惜,当晚李子犹没在指挥部,捡了一条命。


  国民党的清剿部队不适应高寒山区作战。新9师一个连在草鞋坪一夜冻死数十人,其他士兵也因冻坏耳鼻和手脚被迫下山“休整”;游击队则利用长期练就的一双铁脚,采取声东击西、“增灶法”、“烟火迷阵法”等方法,牵着敌人的鼻子,在茫茫林海里转圈, 搞得这些双枪(步枪、烟枪)兵,在山上啃“隔生毛洋芋”(头年种,后未挖尽的毛土豆),“睡硬瞌睡”(不敢躺下睡,抱着枪,靠在树上、石头上睡),把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生死关头,他们彰显信仰的伟力


  刽子手李子犹,既有与红军作战的经验,又谙熟通南巴情况。他采用“空山清野”、“抢断交通”、“放水捉鱼”和“筑碉储粮”3条毒计:他首先把山上住的群众全部赶下山,让游击队成无水之鱼;逮捕联络员,捣毁山上“幺店子”,代之以兵站,连运粮食和修碉堡也不用一个民夫,让游击队成为瞎子和聋子;同时,修坚固的碉堡储备粮食,严防游击队枪粮。


  游击队的后勤营长牺牲后,失去储备物资的“活地图”,在冰天雪地里受着“野菜和雪煮”、“衣袖几条筋,裤子两大片”的煎熬了。


  1940年1月。朱天寿和原副营长管业元叛变。他们熟悉游击队活动规律,带着敌人如影随形地穷追猛打和政治劝降。游击队遭到致命的打击。


  ·最后的团年饭 一块豆腐干分成36粒·


  叛徒管业元熟知游击队活动规律和行动路线,穷追不舍。1940年2月8日,(正月初三)赵明恩与营政委窦祖武一行36人在碑坝与敌激战后向通江方向转移,这时,游击队员们早已疲惫不堪、饥饿难当。赵明恩掏出身上唯一的一块豆腐干,用匕首将它切成36小块,一一分发给大家。这就是巴山游击队最后的团年饭!


  · 熊头岩23勇士集体跳崖·


  1940年2月16日(正月初十),叛徒又带敌刘玉洁团在老巢树设伏,游击队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无法脱身。


  熊头岩,正面高10多丈,宽100丈左右,崖上有几颗倒挂的小树,天正下着大雪。


  赵明恩决定让窦祖武带领战士们选一个较缓的崖边跳崖突围,他和几个战士掩护。窦祖武让赵先走,双方僵持不下。窦祖武说:“你在,游击队才有希望,我们死完了也值啊,快走!”说完一把将赵明恩推下雪崖。待窦祖武掩护赵明恩跳崖,冲上卡垭抢占制高点后。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了。叛徒管业元坐着滑竿大喊:“弟兄们,我是你们的副营长。打死赵明恩的赏300大洋,投降李旅长,要回家的发路费,想打仗的有官当。”队员们把所有的子弹对着叛徒喊话的方向,一阵疯狂地扫射。据后来幸存的游击队员讲,当时打得枪管子都发红了。子弹打光后,面对蜂涌而来的敌人,窦祖武说:“同志们,摔死也不当孬种。跳哇!”23名勇士一个个跳下悬崖,18名勇士壮烈牺牲,5人幸存。他们在军史上谱写了一曲,高山为之折腰,林海为之息潮,比“狼牙山五壮士”更为惨烈的英雄壮歌。


  离开铁船山后,赵明恩身边只有3人跟随。


  1940年4月14日清晨,赵明恩一行在老林寻找失散队员。到达中坝猪槽沟,打算重振游击队。他对跟随他的三个人说:“你们若不愿意去,把我送到小河就回来。我将来纵使搞不起来,一个人也要到延安。”当晚,传令班长杨芝芳将赵明恩枪杀。


  1940年6月,刘子才被捕,关押在南江第二看守所。在狱中他对同牢房的战友赵大德等说:“要死,我一个人去死,你们跑出去又革命。”数日后就义于南江城。


  解放后,清剿游击队的刽子手李子犹在交代材料中写道:“赵明恩之不低头输诚者,盖他主义之精深,立场观点之正确,……游击队冬不穿棉衣,夜不盖棉被,实乃一支铁军也。”


  林海的硝烟已经散去。沧桑巨变,岁月流逝,英雄的背影已经渐渐被人淡忘。但历史永远不会沉寂,这大山深处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烈士们洒下的鲜血;茫茫林海的每一片稍林都浸透了英雄的汗水;每一个沟壑都留下了红色的足迹;每一条小溪都流淌着壮怀激烈的传奇。


  巴山游击队的业绩,永垂不朽;巴山游击队的名字,日月同辉。巴山游击队的精神与世长存。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