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革兰氏染色,试从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分析革兰氏染色结果产生的原因

2023-05-09 综合 30阅读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1884年由丹麦医师碰纯、细笑链咐菌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约阿希姆·革兰氏(HansChristianJoachimGram,1853-1938)创立。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

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唤喊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