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心中不能常记着功劳与过失,要平静对待,要学高山上的松柏那样,挺立在霜雪严寒之中。过曰子要安于宁静,对名利要看得淡泊如水,一生一世应该象竹那样虚怀若谷。
出自唐代白玉的《竹》。
虚怀千秋功过,笑傲严冬霜雪。
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竹子的。格物方能致知,没有虚怀若谷的情怀,没有笑傲严冬的气概,没有宁静淡泊的心态,没有高风亮节的品质,竹便不能成为“君子”。
与竹有关的文人墨客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因为空心、挺直、四季常青等特性,经常被古代文人墨客赋予人格化的精神象征,象征着纯洁、虚心、高雅、刚直、有节气。竹子虽然不粗壮,但是正直,坚韧挺拔,不畏严寒酷暑,万古长青。
竹的化身有君子之说。《魏氏春秋》中曾有关于竹林七贤的记载,他们七个人经常聚集在竹林里进行文学创作,同时这七人崇尚玄学,虽然追求一样,但是各自所理解的还是有差距的。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嵇康等七人相与友善,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后遂用“竹林宴、竹林欢、竹林会、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贤”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可见七人的品格,像竹子一样宁折不弯、襟怀若谷。
北宋年间,有一个画竹子的高手,他叫文同。他为了能够画出逼真的竹子,常年在竹林里生活,不论是苦夏还是寒冬,从来都没有动过放弃的念头。他为了了解狂风暴雨下的竹子,时常不顾自己的身体,一到下雨天就跑到竹林里去观察随风摇摆的竹子。
就这样经过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地观察和研究,他对竹子在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下的状态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后来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登门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为了能够更仔细的观察竹子,他在自家的后院种了大片竹子,每日观察,等到竹子一长新芽,便回到房间将观察到的画下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后人夸赞他画竹早已胸有成竹。
古人爱竹,文人墨客为之挥毫吟咏,绘画抒怀,也形成了独有的竹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共产党员网--用竹之七德品味组工干部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