乹元重宝(“乹”同“乾”)最早出自唐朝。
重宝指古代钱币,最早的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铸的“乾元重宝”(也就是乹元重宝)。乾元钱法定有两种:一种是乾元重宝当十钱;另一种是当五十的乾元重宝,这种钱的背面的外廓是双圈,所以称为重轮乾元钱。乾元重宝流传下来的很多,特别是小平钱,仅次于开元钱。
乾元重宝作为中国唐朝由官方铸造发行的铜质铸币,分为“乾元重宝”和“重轮乾元重宝”两种。因官价规定,面值大于开元通宝,并且有很高的兑换率,又因乾元年间发行,所以称为“乾元重宝”。民间俗称“乾元大钱”。
扩展资料
唐肃宗乾元元年七月,御史中丞奏请铸行“乾元重宝”,以乾元重宝一枚当开元通宝十枚。乾元重宝钱径2.7厘米,重5.97克,钱文隶书,顺读,书法精妙,有光背及背下俯月、朱雀、穿上或穿下祥云或星文的。
政府于乾元二年铸行乾元重宝重轮钱,钱背面外廓双层,故叫“重轮钱”,以一当开元通宝五十文。重轮钱钱径3.5厘米,钱文隶书,顺读。
这两种“重宝”在发行中不断减值, 乾元重宝重轮钱流通至第二年,改为一当三十,开元通宝小平钱与当十钱皆以一当十,后再改与乾元重宝重轮大钱都以一当三,直至一当一行使。
由于乾元重宝与开元通宝两种同时流通,人们往往将含铜量较高的开元通宝收藏,而将乾元重宝尽量出手,出现了“劣币驱良币”的现象。
乾元重宝发行后,不仅不能解救朝廷财政困难,反而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米价高达7000钱,大批人饿死。史书记载“致物价腾踊,饿馑相望”。因此,这项币制改革遭到朝野责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元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