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的金鱼身上有一层白霜样的,而且不爱动,还死了几条,该怎么办??????????

2022-08-18 社会 346阅读
那个是白点病天气冷时多见

病因与症状:此病多发于春末或秋初,水温16℃-24℃时是流行季节。这种病是由原生动物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病原体名为白点虫或多子小瓜虫,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虫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它会深入皮肤的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点状胞囊。小瓜虫的幼虫侵入鱼体的皮肤或鳃组织后,剥取鱼体组织作营养,引起组织增加分泌大量粘液。患有此病的金鱼在鱼体的体表、鳃盖、鳍上有许多白色的小点,严重时整个身体像覆盖着一层白霜(白色粘液),使金鱼体色暗淡,缺乏光泽,游泳无力,生长几乎停滞,常浮于水面。同时每个白点胞囊内含有许多幼小白点虫,白点虫吸取鱼体组织的营养而长大并增加数目,后来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鱼体上侵袭皮肤,形成更多的小白点。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鱼鳍从边缘开始溃烂,若不立刻治疗,病鱼身体会迅速受严重破坏而死亡。小瓜虫适宜的水温为15℃~25℃,低于10℃和高于28℃其发育停止,28℃以上时幼虫极易死亡,因此升高水温可预防小瓜虫病。小瓜虫幼虫24小时找不到寄主即死亡。

防治方法:

做好鱼池及鱼体消毒,池水陈旧污浊是白点病引发的重要原因。延长自来水晾晒期,让水“熟”透。用150V加热棒,2-3天内鱼缸内水温徐徐升至30℃以上,小瓜虫能自行脱离鱼体死亡,持续1-2天可全部杀死它,用吸虹吸出缸底污物及病原体,加适量新水。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放在太阳下晒,将水温提高至30℃时,在鱼的周身搽擦一次红汞,再经新水过洗后捞人干净等温嫩绿水中饲养、停食、晒阳1周后更换新水即见痊愈。

在水温20—26℃范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可以杀死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

投入适量甲基蓝药水,每10加仑水4~8cc,无底砂配合过滤系统之容器,药量减半。

食盐是小瓜虫的天敌,可用2%的食盐水溶液浸泡鱼体,夏季20分钟,冬季30分钟。

成虫杀除难,但幼虫杀除容易,故维持水中有效药剂约7~20天左右,即可完全扑灭。当白点虫侵入鱼体后,药物治疗不能奏效,只有当小白点虫在鱼体繁殖后,新个体游到水中,药剂才能杀死它们。用0.5ppm的孔雀石绿水溶液药浴鱼体,夏季15分钟,冬季20分钟。把病鱼浸泡多天,直至小白点完全消失,孔雀绿溶液的毒性很强,不可使用过量,否则金鱼亦会被毒死。

用30ppm的福马林全池泼洒。也可用硝酸亚汞,一盆水用0.001毫克,浸洗受感染的鱼体。(笔者提示:硝酸亚汞毒性很强,使用时注意人畜安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