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才兼备
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读音:dé cái jiān bèi
出处: 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译文:在江东有我的一位老朋友,他就是鲁子敬,这个人的品德和才学都好。
近义词: 德高望重、又红又专、才高意广
反义词: 德薄能鲜、德薄才疏、才疏志大、才疏意广。
语法: 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
例句:
老师希望我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他德才兼备,年轻有为,很受领导们的器重。
选拔干部,要严格掌握德才兼备的标准。
破除论资排辈的旧观念,大胆提拔德才兼备的年轻人。
大胆使用德才兼备的年轻人,不要埋没人才。
2、知行合一
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读音: zhī xíng hé yī
出处: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首物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
例句:
培养习惯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养成习惯才能饥唤把认知转化实际行动,成为真正的品质;第二,习惯培养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既是道德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再认知的过程。
做人要内外一如,处事要知行合一;说话要言行一致,行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老少无欺。
道家说变通,佛家说自然,心学说知行合一,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应用。牛人之所以很少,空想家之所以很多的原因也在于应用。拿到了钥匙,想用却不会使用才是最要命的。
扩展资料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我国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导向。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提高干部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进一步推动全社会道者肢液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阳明在贵阳北部修文县县城龙场镇龙场悟道之后 , 非常深切地了解到了生命的真相,是一种苦思后的彻悟。王阳明认为心灵态度决定行为方式、世界观点,从此与朱熹学说分道扬镳,建立了心学体系大成的开端。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反对程朱理学“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的知先行后说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轻行、“徒悬空口耳讲说”的学风。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纠朱学之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