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及引导》

2020-09-24 时尚 130阅读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及引导
摘要:大学生消费主导趋势一方面是好的,他们追求实用、追求时尚、追求个性,但理性消费仍是主流;另一方面,在传统消费观与现代消费观的冲突中,特别是在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消费价值取向也存在偏差,同时由于客观存在的贫富差异形成了多层次的消费水平,给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心理带来消极影响。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特征;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大学生消费研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对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判断或认识上,青年研究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究竟是高消费,还是合理消费?为了更深人地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以及本人在高校从事教育和管理工作,与广大学生朝夕相处的一些感受,对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做以下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征
笔者通过调查认为,当代大学生在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消费结构上都发生了变化,但从总体上讲,大学生消费的主导趋势是好的,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并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追求实用,理性消费是主流
消费观体现价值观,个人价值观指导着个人的消费观。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价值观如何呢?“新学子调查”课题组通过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征之一是实用化。那么,在实用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大学生的消费自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实用为消费的基本出发点。大学生消费中追求实用的特点,一方面体现在追求物有所值。比如在对大学生穿名牌衣服的主要出发点的调查中,77%的学生选择“名牌就是质量好,耐穿”;11% 的学生选择“穿名牌,有面子,能够表达自我个性”;8%的学生选择“没有太多考虑,跟社会上的潮流走”;2%的学生选择“主要穿给别人看,以免被人瞧不起。”由此看到,随着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穿名牌的主要动机,不是强烈的他人取向,而是注重自我对名牌服装的质量的认识再选择,不盲目相信广告,有个人的主张,相信自己的判断。另一方面体现在为发展自身而消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考证热”。从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分析中看到,大学生用于课外学习如购买参考书、参加电脑、外语、会计证、教师资格证等各类考证学习的比例占到消费总支出的12.6% 。大学生对考证的关切,一方面以求刺激自己博学广闻,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增加今后择业竞争的砝码。显然他们的标准带有浓厚的实用性。大学生在消费中追求实用的同时,还注重理性消费。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比如:80.7%的学生表示“买东西时,价格是我考虑的第一因素”,79.1%的人表示“在购买一件货品前,我通常会到不同店铺比较价钱。”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购物中表现出一种审慎理性的态度。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消费总体上是理智的,消费的目的性是明确的。追求实用,理性消费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二)追求时尚、超前消费与现实消费相统合
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生活的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在第四媒体网络的支持下,大学生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与世界的距离日益拉进。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世界最时尚的信息,同时大学生求新、求异的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而不会落伍。体现在消费方面也是这样,当代大学生无论从消费心理还是消费行为都无不体现着时尚信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手机,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63% 。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中发现“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因素;写信已经成为过去时,发电子邮件、短信息、上网聊天成为大学生交往联络感情的主要方式,通讯费用占平时生活费的10%左右;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是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 的学生表示肯定,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但是,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基本不能自食其力,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父母的收入。对手机、电脑的追求,虽然体现时尚,体现潮流,但这毕竟属于高消费,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超前消费。然而新世纪的大学生在追求时尚、超前消费的同时,心理上少了一份非理性的冲动与无节制的挥霍,多了一份扎根于现实的理性与自我调整的消费心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学生的手机、电脑的价位与他们的生活费用高低基本成正比。这表明,不同生活费用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追求着不同的消费层次。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已能够做到“量财而出”,“看着自己手中的钱去花”,。即使是超前消费也出自于充裕的家庭经济根基。可见“超前”与“现实”在当今大学生消费心理中得到和谐的统合。
(三)追求个性,多元消费与自主消费相统合
个性化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随着新知识的爆炸式增大,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即成为一种风格化的东西。反映在大学生消费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即表现为一些大学生总是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消费,在消费中体现出个人的个性特点,他们不愿被他人左右自己的消费行为。比如在穿衣打扮上,他们总是按自己的审美情趣来装饰自己,不怕被人看不惯,也不怕别人说自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大学生在追求个性消费的同时,还存在多元消费的倾向,这种多元化倾向的发展源于大学生个性化的彰显:不同的个体追求不同的消费热点,而同一个体也钟情于不同的消费热点。比如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来看,除了生活、学习所必需的消费外,还滋生出了日益多样,日益普遍的交际消费、恋爱消费、娱乐消费、电话消费、上网消费以及美容化妆品消费等。面对各种消费时尚的刺激,面对多元消费的社会特征,当代大学生在保留了多元消费的同时确定了强烈的自主情结的消费观念。在本次问卷调查有“主要影响你消费观念的因素”一题(多项题),80.8% 的被访学生选择了“自己的经济条件”,78.8%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只有13.1%的学生选择了“周围同学的消费状况”。从众心理的减弱和自主心理的增强,昭示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向良性态势发展。另外,在其他消费观念的调查中,有79.1% 的被访学生同意“节俭美德永不过时”;有75.8%的学生同意“消费是我个人的事”。可以看出新世纪大学生在追求个性、多元消费的过程中趋向成熟、稳重以及较有主见的心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消费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某些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的潮流和自身的经济优势,不断地输出自己的消费价值观。西方消费观念的引入,一方面带来了文明的消费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消极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消费主义”浪潮就对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种消费价值观崇尚物质消费,追求享乐主义。由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在推崇世俗化物质享受的同时,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部分大学生消费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一是消费价值观出现认知模糊。由于中国传统的“以俭为荣”的消费观与西方消费观之间存在冲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和改革开放同龄的当代大学生,更愿意接受新的观点和事物,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体现他们的先锋性。然而面对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出现认知模糊,以至产生一些不良消费行为,如过分追求时尚、攀比消费等,使一些大学生对物的关心超过了对人的关心;过分强调对现实生活的享受而失去理想、抱负和应有的拼搏精神,甚至由于对物的过分追求而走向犯罪之路。二是消费价值观出现评价世俗化倾向。快捷多变的社会生活,不断激起一个又一个的社会新潮,追求时尚在大学生校园内日渐强劲,追求近利,追求潇洒的人生信条在许多大学生身上日益凸现。他们在各种消费新潮面前,惟恐落后,竞相仿效。各种名目的请客吃饭使人情消费看涨;“情人节套餐”、“情人节玫瑰”使恋爱支出过度;“手机是时尚的装饰品”使手机一族不断壮大。表面上看,他们似乎自主选择了人生,实际上却被消费的世俗化潮流所左右,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出现评价世俗化倾向。
(二)多层次的消费水平给大学生心理带来消极影响
大学校园里客观存在的贫富差异事实上已经把同龄大学生镶嵌在了不同的阶层上,而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对于消费处于较高层次的大学生,存在着高消费现象,虽然比例不大,但这种现象容易误导其他学生的消费从众行为,从而引发效仿攀比之风。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