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全套教案,共63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第一组
本组的三篇课文,两篇描写祖国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诗的含义深刻,启发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
学习本组的五篇课文,要试着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特别要注意边读边展开想象,使课文浓缩描述的景物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
1、桂林山水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4、 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志趣与创思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有谁到过桂林,给大家介绍一下。
2、 今天,我们就到桂林游览一番,去看看那儿的山水究竟如何?
二、观察彩图
1、老师来给大家当导游(出示彩图),让我们一起来游览桂林山水吧!请同学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想: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看到这些景物使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有何感受?
2、生交流汇报,适时引导学生能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顺序地观察景物。
三、初读,弄懂大意
著名作家陈淼也到过桂林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他是怎样来描写桂林的山水的?
1、指生读课文,正音。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3、生交流汇报。
四、教学第1自然段
1、自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去观赏桂林的山水?
2、生简要作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层次向我们介绍桂林的水的?
2、画出描写桂林水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桂林水的特点的?(感觉、视觉、联想)
3、这一自然段,既然是对漓江水的清、静、绿的描述,那么,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先写大海和西湖的水呢?(对比、衬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排比句式的气势和所表达的情感。
六、教学第3自然段
1、运用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分组自学讨论:
(1) 课文分几层意思向我们介绍桂林的山?
(2) 课文是怎样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2、全班交流汇报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七、作业布置
1、红花本抄写生字。
2、家听第一课。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背诵2、3自然段。
三、教学课文第4自然段
1、自读思考:当作者观赏了桂林的山和水之后,他得到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1) 画出作者表达整体感受的句子。
(2) 理解句子中的“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联系课文回答:“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样的水?
3、有感情地朗诵和试背这一自然段。
四、指导背诵全文
1、听配乐朗诵全文。
2、按照板书提纲试背。
3、分小组试背。
4、全班背诵。
五、总结拓展
读了本文,你可能被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作业布置
1、同步练习册。
2、预习第二课。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桂林山水
静
水 清
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奇
山 秀
险
2、林海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大兴安岭特有的温柔的美。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游览大兴安岭产生的“亲切、舒服”之感,唤起情感的共鸣。
三、志趣与创思
学习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特点,采用对比、联想、抒情、议论、拟人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起大海,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我们曾经度过许多描写大海的文章,也曾身临其境或从影视中、图片中欣赏过它的雄浑壮阔。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林海》。
二、初读,了解课文大意
1、自学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懂“云横秦岭”、“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俏丽”、“兴国安邦”等词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正音。边读边听边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大兴安岭景物特点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相关段落进行勾画批注。
3、交流汇报。
三、教学课文第二部分(2—6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2—6自然段,边听边想:作者从岭、林、花这三个方面来介绍大兴安岭,那“岭、林、花”又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岭、林、花”的特点来的?
3、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4、关于“岭、林、花”的描写中,你最喜欢哪儿,找出来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为什么?
5、 结合学生回答,解决两个问题:
(1)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特点,采用对比、联想、抒情、议论、拟人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一背。
2、开火车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五、作业布置
1、红花本抄写生字。
2、家听第二课。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部分
三、深入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一共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为什么感到“亲切、舒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2、四人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第一次:初入林海,身临其境,脚踩、手摸,油然而生“亲切、舒服”之感。第二次:大兴安岭“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盛产木材,“美得并不空洞”,故感亲切、舒服。第三次:作者参观了林场,看到了今天大兴安岭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人与山的变化日益密切,作者的感情更加热烈奔放,用了一句反问句,进一步强调了亲切、舒服之感。)
四、讨论质疑
1、再读课文,试着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
2、大家讨论交流解决。
五、积累运用
1、练习熟练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3、认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云横秦岭”的岭与“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不同,试着画一画。
4、评出较好的简笔画,在班上展示。
六、作业布置
1、同步练习册。
2、预习第三课。
3、背诵你所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2、林海
初入林海 脚踩、手摸 名字悦耳
岭 温柔
欣赏林海 林 像大海 美得并不空洞 亲切、舒服
花 种类多
参观林场 人与自然联系紧密 兴国安邦
3、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课文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背诵、默写三首古诗。
2、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及古诗赞颂的精神。
三、志趣与创思
学古诗,背古诗,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及古诗赞颂的精神。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比一比谁会背诵的古诗多。
二、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指名读预习提示,明确本课所要学习的三首古诗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人的一种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读懂诗句,了解事物的特点,从中领悟赞颂的精神,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第一首《墨梅》
1、解题。
本诗作者王冕,元末明初人。他出身贫寒,靠自学成为诗人。他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既善作诗,又善画梅,被称为“画梅圣手”。《墨梅》这首诗,是作者为自己所画梅花而题的诗。
2、理解诗句
(1)自读诗句,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师适时纠正。
3、领悟诗意
(1)自读诗句,思考:诗中所描绘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作者借助梅花赞颂了人的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