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当代的青岛,早已经看不见二三十年代的那种“星光熠熠”,貌似是大不如前。市民每每提起青岛的文学,也总是会先忆“过去之甜”,再思“如今之苦”。可是尽管如今的青岛文坛没有大牌作家,也总是默默无闻,但是青岛城市的内部却是有一个完整的文学网络正在有条不紊的运行着——上至青岛市文联主席苏积玉,青岛市文联副主席辛显令,下至在这个城市里无数为文学奋斗的作家们,他们对文学的责任感以及不断超越自己的态度,令人景仰。
在青岛如雨后春笋的作家群里,我们也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共性——他们不仅是作家,更有许多都是小有成就的编剧。
比如辛显令创作于80年代的优秀喜剧故事片《喜盈门》,独揽了金鸡,百花等全国九项大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印记;同时,辛显令还创作电影剧本12部,电视剧4部,舞台剧6部,也是国家一级编剧。
再比如青岛作协主席尤凤伟,出道时擅长伤痕文学,电影《鬼子来了》便是改编自其著名小说《生存》,他自己也有担任过多部电影的编剧工作。
在青岛的作家群里,以纪宇(原名苏积玉)以及尤凤伟的名头唤得最响。纪宇给人绮丽,《金色的航线》、《船台涛声》、《五色草》、《风流歌》、《纪宇朗诵诗》、《纪宇自选诗集》、《山海手游魂》、《追求六重奏》、《纪宇抒情诗》、《纪宇儿童诗选》、《纪宇爱情诗》,长诗《97诗韵》,散文集《美的遐想》,报告文学集《纪宇报告文学选》,长篇传记《喜剧人生》,诗论集《诗之梦》等,都说明着他对各种文体的得心应手,信手拈来的毕燃销句子好像就可以令人陶醉。
而上文已经提过,尤凤伟比较擅长的是伤痕文学,在“中国作家网”上有一篇评论其小说的文章有这样的评价——“尤凤伟的小说总是潜藏着一种尖锐的疼痛。这种疼痛,看似来自社会生活的外部冲突,实则是源于生命内在的两难对立。它以自我撕裂的方式,不断将人物置于各种伦理观念、权力欲望以及人格尊严的对抗之中,在保持强劲叙事张力的同时,又凸现出一个个无助而又无奈的人生场景。……内在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信念和道义的力量,是生命在苦难境域段芦中被反复践踏后所爆发出来的一种尊严的力量。……也折射了创作主体内心深处一以贯之的道德立场及其异常宽厚的人道情怀,体现出尤凤伟对知识分子精神操守的顽强恪守。”——算是对尤凤伟作品的一个整体感知。尤凤伟主要作品有《五月乡战》《生存》《泱泱水》《不要问为什么》《秋的旅程》《旷野》《红丹丹》等。
辛显令,1943年生于山东平度,青岛市文联副主席,书法成绩尤其突出。他在各方面的成绩都有令人景仰之处,辛显令是个做事快节奏的人,他从来睡觉不超过6小时,懂得抓住易逝的时间完成工作,才抓住机会创作了《喜盈门》这个被称为“90年代初中国电影里程碑”的优秀作品。
杨志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55年生于青海。他在做新闻工作期间曾在青藏高原定居,便是其轰动全国的小说《藏獒》灵感来源。杨志军现在定居青岛。杨志军作品极其丰富,有长篇小说《大悲原》、《失去男根的亚当》、《江河源隐秘春秋》、《海昨天退去》、《天荒》、《中国书商》、《半个世纪的爱情》、《随心所欲》、《敲响人头鼓》,中篇小说《环湖崩溃》、《大湖断裂》、《阔界》、《苍茫唐古特》、《望麻了一对大眼睛》、《漂向天河的产床》、《永远的浪漫》等,作品结集出版有《杨志军荒原系列》一至七卷。其作品在许多文学评选中获得优异成绩。杨志军以小说《藏獒》而声名鹊起,为广大群众所知。《藏獒》的畅销大大推动了人们对高原野性的神往,算是杨志军不可磨灭的一项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