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中国政府网挂出《关于发布2018年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药品范围的通告》。根据通告,今年有12家企业的18个品种的药品正式纳入此次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范围。依据此前的谈判结果,上述18个品种的抗癌药若被纳入医保,其销售定价有望大幅下调。
整理发现,此次入围谈判名单的产品涉及10家跨国药企以及恒瑞医药和正大天晴两家本土药企。其中,瑞士诺华公司入围品种最多,达到5个。在治疗领域上,此次参与谈判的品种涵盖了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慢性髓性白血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多个临床急需治疗领域。
从前两年的谈判结果来看,通过谈判的药品价格有望大幅下调。2016年,共有3个品种通过了国家药价谈判,降价幅度均在50%以上。其中,乙肝药物替诺福韦酯价格降幅达到了67%。之后,2017年的医保谈判品种数量扩大到44个,最终有36个药品被纳入医保目录,谈判后价格平均降幅为44%,最高降幅接近70%。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参与谈判的药品目前均处于专利期,谈判难度相比往年会有所增加。
今年5月1日起,我国开始执行进口抗癌药零关税、增值税减按3%简易纳税征收的措施。但从市场反馈上来看,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价格的影响甚微。从多家外资药企了解到,之所以抗癌药价格没有显著下降,一方面是消化国内已有的库存尚需一段时日,另一个原因是,关税在抗癌药价格构成中所占的份额较小,实际税率在5%左右。
“相比关税的影响,药价谈判才是降低抗癌药价格最有力的措施。中国的人口基数决定中国是一个巨大的药品消费市场,因而在与海外药企谈判上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高特佳医疗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王曙光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抗癌药通过降价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转为医保支付,也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