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哪些

2020-05-26 教育 115阅读
工程造价专业成立于2000年,该专业主要为建设行业培养适应从事工程计价与造价控制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专业成立几年来,不间断地开展专业建设与改革,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业内教育专家、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充分发挥委员会的作用,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素质培养的教学体系,形成了“校企合作、两环境、两阶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两环境、两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经过几年的探索,构建了“校企合作、两环境、两阶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两环境”表示学校环境和企业环境;“两阶段”表示学校学习阶段和企业实践阶段。具体实施过程:“学校(理论)—企业(实践)—学校(理论)—企业(实践)”可以概括为“双循环工学交替”和“学校教育教学+企业顶岗实践”培养模式。第一次循环的第一个阶段,时间为前三个学期加上第四学期的前十八周,是学校内的基本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阶段,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专业技术并初步形成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第一次循环的第二个阶段,时间为第四学期的后四周加上六周的暑假共十周,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掌握现场预算员、核算员等职业岗位的能力;第二次循环的第一个阶段,时间为第五学期,是学校内的职业综合知识学习和拓展能力的训练阶段,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职业综合知识并初步形成综合职业技术能力;第二次循环的第二个阶段是第六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职业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以全面提高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合格人才”。它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途经,依托行业和企业优势,把“用户的需要”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以建设一线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需要为依据,使学校教育贴近生产、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缩短适应期,尽快适应建筑安装企业对造价技术及管理人才的需要。“校企合作、两环境、两阶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有利于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实际工作中获得真实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促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同时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与企业的需求完全吻合,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标准的零距离对接。
二、“校企合作、两环境、两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校内”阶段的教学改革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我们借鉴国内外其他院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首先广泛开展企业调查和职业岗位工作任
务分析。
2、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职业岗位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如《建筑材料》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和试验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具有正确选用与合理使用建筑材料的基本能力,也为本专业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根据这一要求,我们选取教学内容时作了适当调整,在重点突出水泥、水泥砼及材料基本性质基础上,广泛介绍目前国内已有各种建筑材料的知识及其发展和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利于开阔思路,便于合理选择建筑材料。
3、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项目、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如《建筑工程定额预算》课程本学期就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安排学生相应的工程项目预算任务,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独立检查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建筑构造与识图》采用图纸项目驱动教学法,施工图识读训练随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教师提前发放施工图,学生提前预习,教师结合理论教学内容组织讨论,并选择重点进行讲解。施工图为真实工程施工图。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探索精神,促其独立思考、团结。
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到“教学做”合一。
4、教师关注行业发展,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积累工程案例、录制典型工程的施工工艺。
5、我们的课程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对于《建筑CAD与图形算量》、《工程量清单计价》等操作性强的课程,充分运用系机房资源,到机房上课,为学生提供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就开展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边讲解边指导学生的操作过程,将理论充分及时的运用到实践中。对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我们尽量将课堂扩展到施工工地,当现场不具备条件时我们为学生播放现场施工录像,展示重大工程项目以及事故案例,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训操作及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积极引导和特别鼓励。如《建筑工程定额预算》采用实题真做的项目法训练;《建筑CAD与图形算量》采用大作业+上机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建筑构造与识图》将实际工程施工图的识读纳入考核范畴;《建筑工程测量》将仪器的操作纳入考核范畴;《建筑施工技术》将现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纳入考核范畴。
三、“校企合作、两环境、两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企业”阶段的教学改革 “企业” 阶段教学在企业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1、将意向就业单位作为实习单位
实施前我们为实习的学生召开动员会。动员会除了强调实习安全、目的和纪律外,我们特别强调学生把握实习机会,鼓励学生自寻实习单位,这样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的意向就业单位作为理 论 教 学 实 践 教 学 综合素质培养 “校内”阶段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基础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参与应用技术研究第二课堂活动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校内建立全方位竞争机制 心理咨询与就业指导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法 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公共课平台专业技术课 选修课 选修课针对性、突出应用性 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校企合作、两环境、两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校内”阶段教学改革图 实习单位。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一个现场多个实习生降低实习效果的缺陷,而且学生可以了解这个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以及相应的岗位对员工职业技能、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为今后进入这个企业打下了基础。
2、校企合作抓安全、安全教育落实到位、避免事故发生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点,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性非常大,是事故多发地。所以,安全问题是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在实习中的首要问题。 系和合作企业一起给实习的学生召开实习动员会。动员会上,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实际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使实习学生在工地上作到“三不伤害”(即实习中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同时自己不被别人伤害),这对于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现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教学安排中,以任务、项目为载体,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通过学习学期、整周实训、工作学期,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从校内走到校外,从校外走到校内”,如下图所示,通过身份的转换,实训的重复,使学生在实现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能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为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五、建立“校企合作、两环境、两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校企合作、两环境、两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包括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校
内外功能互补的实训基地以及新课程体系教学文件的开发与实施。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