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止于至善”“格物知至”?通俗的讲。

2020-10-29 教育 173阅读
止于至善
zhǐ yú zhì shàn
〖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示例〗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格物致知
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为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 一。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
词 目 格物致知
发 音 gé wù zhì zhī
释 义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 处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示 例 顾彼西洋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严复《原强》)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