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福鼎白茶一年四季的变化作文

2020-10-30 文化 133阅读
东海之滨、福鼎境内,云蒸霞蔚之中,海上仙都太姥山巍然屹立.这座海中升起的名山,得天地造化之功,一年四季云雾氤氲、茶香缭绕. 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载:“永嘉(温州)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
“苍茫忽聚散,仙山缥缈间”,海上仙都太姥山,那纵横无数的峰谷石肌、洞巢崖谷、水云溪涧,酝酿出泱泱中华的奇瑞茶品——福鼎白茶.曼妙的茶香穿透于千百年时空,芬芳不绝.
相传上古尧帝时代,太姥女神在一片瓦修行,以霓裳裙袂捧土,种茶鸿雪洞顶,胼手胝足,悉心呵护,冬去春来,茶树冠盖亭亭,葱茏可爱.女神乃采摘焙制成白茶,援此为引,普济生灵,降虚火,解邪毒,退热祛暑,医救百姓病痛危急.
太姥女神的传说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她所采摘的茶叶就是现在的福鼎白茶.这株白茶树,傲霜雪于百丈,历枯荣于千年,受云雾之呵护,得泉露之滋养,如今依然枝繁叶茂,亭亭玉立于太姥山一片瓦旁的鸿雪洞顶,被尊为福鼎白茶的始祖. 《中国茶叶大辞典》将此茶树作为太姥山野茶收入“中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名录”.每年春夏之交,当地茶农都要择吉日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纪念这株给他们带来健康和富足生活的母亲树.
古人在周朝就采取了“晒干或阴干”这种与制作现代白茶相类似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保存茶叶以备祭祀、治病、静修、品饮等不时之需.相传尧时有一老母,居太姥山种蓝草.山下麻疹流行,她受南极仙翁梦示,于山上鸿雪洞顶寻得一株名叫“绿雪芽”的茶树,用茶叶治病救人,功德圆满,羽化成仙.如今,那株老茶树乃是福鼎白茶的母树,已成了太姥山旅游的一个景点了.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茶,纵横历史,倾无数文人雅士之心;
茶,风行艺伎,引无数研究探者之意.  
故,各地之茶独具特色,而福鼎白茶又另有一番韵味.  
明陈仲溱《游太姥山记》中说到:“竹间见危峰枕摩霄之下者,为石龙,亦名叠石庵.缁徒颇繁,然皆养蜂卖茶.虽戒律非宜,而僧贫,亦藉以聚重.”连僧人寺庵都靠“养蜂卖茶”来“藉以聚重”,从中可以看出,至少在明朝,茶叶已是太姥山民经济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再读明谢肇浙“采茶人去猿初下,乞食僧归鹤未醒”(《玉湖庵感怀》)、“借问僧何处,采茶犹未还”(《天源庵》) 和“野猿竞采初春果,稚子能收未雨茶”(《太姥山中作》),以及明周千秋“几处茶园分别墅,数家茅屋自成春”(《游太姥山道中作》)等诗句,我们读出了:在时光深处,茶渗透入了世相僧俗男女老少的日常生活.
明林祖恕《游太姥山记》说:“因箕坐溪畔,取竹炉汲水,烹太姥茗啜之.”清谢金銮《漱玉洞记》也记载:“复返,从渠中取水出,洗鼎烹泉,坐石静听.须臾,日色过午,茗已再熟.……行童仍烧叶煮茗.”还有清王孙恭《游太姥山记》中说:“入七星洞,则容成丹井在焉.泉从岩罅涔涔滴井,如掬之,游人每挹此,烹‘绿雪芽’.”再有明林爱民《梦游太姥》中的诗句“一僧辟谷可旬日,煮茗只向石底开”以及林祖恕《天源庵访碧山上人诗》:“竹间风吹煮茗香,户外柑橙枫桕赤.”“烹”、“煮”为古人的饮茶方式,读了以上诗文,我们可以想象:峰石如画,竹木成荫,溪渠呜咽,山风徐来,对坐煮茶,真可谓太姥神仙矣!
据《中国名茶志》考证,明代太姥绿雪芽就被视为茶中珍品.清郭柏苍《闽产录异》记载:“福宁府茶区有太姥绿雪芽.”清吴振臣《闽游偶记》亦说:“太姥山亦产,名绿雪芽者最佳.”清周亮工《闽小记》说:“太姥山有绿雪芽茶.”民国卓剑舟先生在《太姥山全志·方物》中引用了周亮工的这句话后进行进一步阐释:“绿雪芽,今呼为白毫,香色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产者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售外国,价同金埒.”
和风暗结珠蕾心,早春吟出碧点茗.初春,芽初现,叶之弄绿,娇滴之形,我见犹怜.阳光乍开肆虐之际,绿针状之物窥探于叶间.隐约,引我寻觅其真面目.采白茶,领略其深意,意犹未尽也.  
茶叶香型,基于四类,为,本色香、制作香、品种香和地土香.因素繁多,故其香叶异色.铁观音似馥郁兰花,香气极具强力度,其感极深;冻顶乌龙似恬淡稻花,独具穿透力香气,细腻且真实;而白茶则似淡雅水仙,叶香隐约,亦真亦幻,遐想蹁跹.  
拈茶入杯,白茶若舞动之精灵,跳跃,旋转.稍倾,又仿似初醒之婴孩,舒展其嫩肢.茶之香气,溢满闲阁.渐渐的,茶叶慢慢下沉,怡然不动,待汝品尝.  
白茶若处北方,寒冬萧瑟,其情趣浓厚之人,常则焚香煮茗.更有者,清扫雪,  
煮白茶.不免想起,清人克枚扫雪煮茗,云南才女笔床茶灶.室外银装素裹,室内清芳暖逸.独自闲时,对茶当歌,顿觉心神静清,凡心无尘.若适时,夜后邀明月,以白雪洗尘,以清茶静心,人生几何.  
“晚忆凉泉对,赋客秋吟起”不自禁道:  
褔——草野味生,鼎——茗领意魂.  
白——芳暗逸起,茶——韵独自斟.  
白茶之物,横越史实.如天上恒星陨落难矣.已为众多之人依托之物.喜爱之极其形可见.足已见白茶之魅力.更有甚者曰:“白茶敢比玉无暇,碧具清香人尽夸”.
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独特的品种资源、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再加上独有的加工工艺,形成福鼎白茶毫白似银、汤色杏黄、味道醇远、毫香显露的优良特征.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和新工艺白茶等几种,其中白毫银针最为珍贵,是白茶中的珍品.外表满披白色茸毫,闪烁如银,外形圆紧匀直光润油亮,芽长近寸,毫锋毕露,针梗翠绿,洁白似银,纤细若绣针,柔嫩如雀舌,冲泡后条条竖立,宛如玉女翩翩起舞,而且香气清高持久,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可口,妙不可言. 早在清朝的时候,福鼎白茶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为此,清政府还在福鼎沙埕港设立白茶出口厘金局,专门负责福鼎白茶出口的管理与税收.
在这个崇尚自然、健康的时代,人们不仅尽情享受茶艺茶道所带来的情趣和意境,而且十分注重茶叶的保健作用,以便在感受浪漫和悠闲的同时,获得更多一份的健康.
白茶在六大茶类中,属微发酵茶,其性清凉,与其他茶类相比富含多种氨基酸.这种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加工工艺自然而特异,不炒不揉,保留了丰富的活性物质,具有出色的药理功能和保健功效. 福鼎白茶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太姥山全志》记载:“(白茶)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据考证,此论断出于《本草纲目》.其实在福鼎民间,自古就流传白茶水退烧,治牙疼、瘟疫等.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秉承山水灵秀和区域特色文化的福鼎人民,以发展的理念、无穷的智慧、辛勤的创造,培育和造就了独具地方特色和韵味的茶人茶树文化、茶园茶业茶之乡,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福鼎白茶也正以其古老的历史、自然的品质、健康的功效、深邃的文化以及和谐的特性,凝结着“勤俭朴素、清正廉明、和衷共济、宁静致远”之内涵的中国茶文化精髓,承载着福鼎人民传承和弘扬优秀文明成果的民族情感,以及推动产业发展繁荣、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业激情.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