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达”二字出自《礼记·学记》篇:“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为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这段文字的大致意思是:古代的教育,家里有私塾,乡间有学堂,邑中有学校,都城中有学府。学生到了入学的年龄上学,中间各年要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考核的目标要求是:“一年视离经辨志”,第一年考察他们解析圣人学说经典的能力和自己的志向目标;“三年视敬业乐群”,第三年考察他们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的热爱程度、执著态度以及群体协作精神;“五年视博习亲师”,第五年考察他们所学知识的广度和亲敬师长的态度;“七年视论学取友,为之小成”,第七年考察他们对学问的融会贯通和交友情况,称之为小有成就;“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第九年要求他们能够懂得辨别人和事的性质(包括辨别是非、美丑、荣辱等),思考时能触类旁通,实践时能畅达无阻,意志行为坚定而不受外力左右,这就是所谓的“大成”(孔府大殿为“大成殿”);“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达到这种境界以后,就足以使百姓得到教化,改变人们的不良的习俗。近处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向往归附,这就是大学的原则和目标。
校名 “博达”取“博习亲师”(“小成”)与“知类通达”(“大成”)两层含义,前者侧重掌握学业知识的能力,后者侧重人格养成、社会实践的能力。取“博达”为学院名字,寓意学院培养的是知识渊博、思维畅达、为人豁达的“大成”之人才。 校标的主体部分由博达学院英文名Boda College的首字母“B C”组成,变形组合成“博达学院”中的“达”字,“达”字有懂得透彻、通达事理之含意,蕴含着对博达学院学生学习和做人的基本要求。
整体图形可想象为与风浪博击的冲浪者或不断冲刺的田径运动员形象,寓意博达学院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和生机勃勃的跨越式发展态势。整体图形也可看成为扬帆的航船,象征着博达学院在教育事业发展大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图形下部的弧形状似翻开的书卷,寓意博达学院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的高等学府。数字“2000”为博达学院的建校时间。
校标色彩和谐,以象征真理、智慧、深邃、宽广的蓝色为基调,弘扬博达学院诚实严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圆形构图浑然一体,蕴涵着博达学院团结和谐的人文环境和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校标整体结构简约严谨,呈奔腾向上的动势,表达了博达学院以跨越步伐不断创造辉煌的发展态势,展现了博达人奋发向上、永攀高峰的昂扬斗志。 “博学”——意为广博地学习方能知识渊博。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广博地学习,详尽地探究,缜密地思考,清晰地辨别,忠实地执行。寓意要以博大宽宏的胸怀,博采众长的态度,追求广博的知识和渊博的学问。
“致用”——意为达到使用的目的。语出《易·系辞》:“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意思是,准备各种物资以适应各种用途,建立各种功业、制作各种器物,以达到为天下人提供便利的目的。寓意要学好各种本领,以服务于社会和人民。蕴含着要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能力素养。
“达人”——意为通达事理之人。语出《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意思是,有美德的人,即使没有当官,后代中也必然会出现通达事理的人。
“致远”——意为实现远大志向。语出诸葛亮《戒子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为了一切学生成才。
办学理念:服务社会、科学定位,立德树人、因材施教
办学方略:育人为中心,需求做导向,质量求生存,特色谋发展。
发展战略: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不求规模最大,但求质量最优。
生存策略:错位、补位发展;信誉、品牌立校。
办学目标:创建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特色鲜明、社会信誉高的一流独立学院。 博达电视台的办台宗旨是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服务传媒、服务社会。既是办给学生看,又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感受和体会到专业电视台的工作环境、流程、和职业规范要求,为以后进入传媒业界积累起初步的经验。
博达电视台下设有4个栏目,分别是《博达新闻》,《热点观察》,《影视星空》,《娱乐天地》。
电视台设有办公室、总编室、新闻部、节目部、研发部、技术部,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新闻采编、节目制作、产品研发、技术开发与支持和管理队伍。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博达电视台,是年轻学子的起跑线,这里充满的是朝气蓬勃、青春激扬的脸孔。他们从这里出发,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拥有的将是无限的未来和美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