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升课堂效果
何为课堂效果?普遍认为是学员的现场反应,这点个人并不认同。个人认为培训的目标就是让学员掌握应该掌握的内容提升其能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课堂效果应该是学员的现场学习效果,衡量的应该是学员现场学习到的内容。为此,老师在课前应进行需求调查,从知识、技能、态度、思维、心理五个层面明确学员的学习目标,然后再针对性的设计课程。此外,还需要针对学员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设计课程的演绎思路,让学员在比较愉快的过程中掌握重点内容并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获。
2、 提供训后指导
培训完成之后,学员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很可能掌握不了最后不了了之。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的培训效果,培训后,老师最好能够在学员需要的时候提供相关指导,让学员真正掌握住。这一点在操作上会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老师的时间很宝贵,很难挤出来。再有一点就是学员们考虑到老师时间忙,有了问题也不一定愿意请教。
在“我的培训效果探索之路”中,我曾经分享过培训效果转化的思路:人机协同建设,以培训为着眼点,通过一点解决一片,促进企业系统提升和绩效的快速突破。因此,如果老师有时间在课前到客户处进行调研,在诊断相应的管理机制后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并指导企业改善,那效果肯定更理想。这种培训方式称之为咨询式培训,比较耗时间,对老师的专业性要求也很高,大多老师都不太愿意采用这种方式。
由于我一直很重视效果,在多年的职业培训过程中,在摸索中,我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方法来提升培训效果,现分享如下:
1、“3+1”咨询式培训
雷锋是我小时候的标杆,对我一生影响很大。对于愿意接受这种服务的客户,我也乐意帮助他们提升效果。而且,在此过程中,自己的功底也可以不断提升。可谓一箭双雕,何不乐而为之?我的具体做法是:
3天及3天以上的培训项目,提前两个月预约即可获得一天的现场诊断免费服务,提出管理机制完善的建议,同时据此针对性的定制演绎思路以提高课堂效果。免费的现场诊断时间为培训前一天,在此之前还需要大致了解相关需求信息,以便精确配置(或定制)合适的课程。
2、3个100天:
一个培训老师的课程好不好,本身的专业功底很重要,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来提升。另外,提供训后的指导服务也有利于提高实际效果。为平衡工作和学习,我给自己定了个“3个100天”的规定,即每年:
向客户提供培训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00天内;
向学员提供训后辅导、向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时间,约100天;
用于研发提高理论水平和课程质量、开发最佳实践的时间,尽量保证100天。
3、知识标准化
知识标准化,主要是通过系统梳理知识的方法,使之形有效且成易于迁移的标准化知识,使学员快速接受并掌握要点。
要教育好员工,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理念、方法、衡量标准及动机。动机是要激发的,可以摸索一些标准化的激发动机的方法。要让员工容易接受、快速掌握并一次做对,那就需要将理念、方法和衡量标准系统梳理出来,使员工迅速把握要点,并能及时衡量自己的运用成效,实现自主管理。
根据这个理念,我系统的梳理了我的讲义,感觉不错,实际效果也挺好。
4、课程演绎思路设计
课堂演绎思路这个词,印象中是自己搞出来的,主要是指为提升效果而编排课程的过程。在定制好课程后,要提升课程的效果,需要针对企业的情况设计好演绎思路,主要是明确课程的重点、时间分配、培训方式的选择、案例研讨的内容等。在把握课程重点的情况下,每天设计一至两个研讨(有些不习惯甚至反对研讨的企业可以不用),并辅以一些故事、案例、游戏、视频,只要演绎到位,课程效果就不会差。如果能够搞一些强化某些知识点的手势、行为艺术等,效果就比较好。另外,研讨内容的选择很重要,选择其工作中面临的相关实际问题进行研讨,能够激发学员的兴趣。如果老师能再辅导学员找到解决方案,学员下课后就能直接实施,那就太棒了!
这方面,我应用的很多,做的比较到位,特别是我辅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效果都非常好。
5、课程活化
课程活化主要指课堂呈现问题,即如何使课程更生动。课程活化涉及到对学员的尊重问题,虽然在演绎思路设计里提到了很多,这里还是再分享一下,课程活化不是简单的搞游戏、讲笑话。见过很多老师讲课程,课堂笑声连连,学员很开心,可是课程大多学员都只记得那些笑话,不知道自己学了哪些东西。还有些老师喜欢搞游戏,为搞课堂气氛而搞课堂气氛,效果也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