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怎么理解当今社会的剩男剩女现象?

2022-03-23 社会 119阅读
一、何谓剩
  婚姻作为家庭的形成途径之一,是成年男女双方按照习俗和法律规定结为夫妻,组建家庭的一种制度。而当今社会,超出法定婚龄而迟迟未婚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对这一群体我们常常冠以“剩男剩女”的角色称谓。当今社会,伴随这一群体的比例的不断攀升,我们不得不予以重视,加深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可以说“剩男剩女”这一群体角色是家庭功能外移的产物,同时也是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一种体现。
  二、缘何剩
  剩男剩女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剩却是一种个体性事件,从解释主义来看,“剩”是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个人的选择。所以,对剩男剩女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分析要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和微观的行为解释两方面入手,才能更为全面。
  (一)客观的社会原因(宏观的社会视角)
 1.社会变迁下长期直接的互动机会减少
  长期的交往互动是建立恋爱关系的前提。而现代社会,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单从职业的流动而言,个人终生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大大减少,从全民所有制单位向私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从行政机关向经济部门的职业流动非常明显[1]。流动性的增强降低了男女青年长期互动,了解彼此的可能性,增大了导致情感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更习惯、更青睐于便捷的数字化沟通方式,而婚恋的情感培养需要在相应的现实空间前提下投入一定的时间才能进行。沟通投入不足则会使相应的情感交流不到位,彼此了解不深入,恋爱关系便难以建立和维系。
 2.社会变迁下恋爱与婚姻分离成为可能
  传统结婚与恋爱、性绑在一起,现在却可以相互分离。恋爱、性是两个人的事,可以是短暂的、不计后果的。恋爱的自由度大大提高,性已不像从前那样因未能步入婚姻而被称为不道德的行为。而婚姻是关系到两个家庭的事,是长久的,“婚姻围城”说原本就使人对婚姻带有隐性的排斥和畏惧,“恋爱和婚姻的合法分离”则进一步为这种排斥和脱离找到了借口。婚姻可以不再是“恋爱”的必然产物。人们在婚姻这种稳定持续的机制中所获可以转由在阶段性的“恋爱”中来获取。站在围城外即能得到事实上的满足,而又何苦为追求名义上的满足而将自身置于围城的束缚中。这一原因在收入稳定的大龄剩男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二)主观的个人原因(微观的个人视角)
针对剩女
一、总认为自己很优秀,择偶眼光过高,对男方的长相、才华、学历、人品、经济、地域等各方面都很挑剔,结果择偶范围狭窄。  
二、女权主义意识甚强,相处中,男方一旦有与自己观念不同的地方,她们便立即产生反感情绪。  
三、习惯使她们只重视自己的感受,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自我。比如,很多“剩女”有洁癖,一旦对方在卫生习惯等方面有她看不顺眼的地方,她便无法忍受。  
四、猴子掰包谷,最后错过了最佳择偶时期。在当“剩女”之前,她们常常是众多男子追求的对象,可她总是觉得还会有更好的男士在等着她,最后就被剩下了。  
五、很多人可能会因为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所伤,从此固执地认为,她此生不会再有真正的爱了。于是,便有一种自残的心理。  
六、事业上要追求成功,不仅仅她自己这样认为,就连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也如此鼓励她。加上情感上的伤害和空虚,导致她躲在自己的事业中,以此为寄托。  
七、女权主义思想、自视过高、心灵的伤害等使几乎所有的剩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她们生怕找不到比周围女性朋友的丈夫更优秀的男人,遭人笑话。  
八、消极等待的态度  
九、不良的家庭教育,迟迟不能断奶。有相当部分的剩女只要没结婚,哪怕30岁,35岁,40岁,还跟父母住在一起,她们被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她们在家里的身份永远是“女儿”,而非一个独立的单身女人。她们在法律上是单身,但是在生活方式上不是。  
十、苍白保守的生活方式。很多剩女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大
学也是走读每天回家,好象是在上高四高五高六。工作了还是两点一线,只不过把学校换成了工作单位。朋友就是中学大学的小猫几只,出了校门好象就丧失了交朋友的能力了。很多中国人的生活都是如此,只有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完全没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生活,没有社交。剩女们都习惯把生活圈子小的原因归结为“因为我的工作特性,所以没有社交”。  
十一、把爱情当童话,受挫力差。很多剩女到了25岁,30岁,还不能从童话公主梦里醒过来,她们对爱情没有体验经历,只有想象。一旦初恋失败,就痛不欲生,然后彻底否定男人,否定对爱情的追求。最雷的一句典型话就是:爱情太伤人,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针对剩男
1、花心
2、完美主义
3、过分关注事业
4、自由主义
仔细分析剩男剩女被剩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女权主义意识的增强是部份剩女被剩下的主要原因。而从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来看,社会给予女性气质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女性应该更要有依赖性,而男性应该要更为独立,更加学会担当,不但要在事业上负责,也要在感情上负责。相信随着男性责任心的提升,剩男现象会有所改善。然而,女性拥有一定的独立性对自身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那么这样的一个平衡点究竟在哪里呢?为此我进行了一番调查。
调查对象:高二理科班共60位男生
问题一:你是否支持未来你的人生伴侣经济独立。
A、支持58%
B、反对10%
C、无所谓32%

问题2:你是否可以接受你未来的伴侣的能力比你要强?
A、接受22%B、不接受78%

问题3:你是否介意你未来的伴侣掌握家中的经济大权(如果她的能力确实比你强)?
A、介意3%B、不介意97%
数据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在21世纪,女性的独立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但是男性想要占据主动的本性却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在这个新的时代中,男女的相对平等或许是大多男性的底线。或许对于女性来说,在增强自己独立意识的同时,更多的保留自己的女性气质,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三、影响
  家庭是连接个人与社会的中介,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婚姻作为组建家庭的重要途径,不管对于个人的社会化,还是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都起着不可质疑的作用。而现实社会中从婚恋观到婚恋行为的改变,必然对社会和个人产生影响。
  (一)对个人而言
  1.角色扮演失败,压力重重
  角色理论认为,人的一生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要求其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个阶段的角色扮演承载着人们对其行为的不同期待。当今社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思想依旧有其重要地位,依旧是当今社会对于适婚大龄男女的一种角色期待。剩男剩女们在这一阶段没有成功扮演社会规定的相应角色,那么他们将会受到各方面的压力,比如亲朋好友(特别是父母),同时还有来自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压力重重,常常使得剩男剩女们陷入焦虑之中。
  2.需求无法满足,心理问题增多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属于不同层次,构成一个需要的“金字塔”。马斯洛指出,人的基本需要一般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具有连续性。现代社会,虽然家庭的很多功能(诸如传统的生产功能)都已退化外移,但组建家庭依旧会满足人的一些基本需求,让人找到安全感与归属感。所以游离于婚姻之外的大龄男女,或许很多人在表面会给人以洒脱自由的错觉,实质在内心深处却时常陷入孤独、无助与苦恼之中。这时常一定程度的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削弱了他们积极投入工作和生活的热情。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