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为什么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

2020-09-15 教育 219阅读
从德国对孩子的教育看家园对孩子的教育
雪峰
家园创办的学校被强制解散了,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家园对孩子们的教育是否正确。
家园孩子们的状态大家都看到了,快乐、健康、灵动、善于动手、生活能力强、能歌善舞、懂事、礼貌、善于表达自己、潜力大。
我在对家园孩子们的教育方面的政策是:不要给予太多的作业压力,要让孩子们有充足的玩耍游戏的时间,要让他们参与家园各种符合其年龄结构的活动和劳动,以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我的观点是,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要做足这个阶段的事,儿童阶段,要让他们尽情玩耍游戏,少年要有少年的乐趣,青年要有青年的情趣,中年要有中年的知趣,老年要有老年的闲情逸趣,这样,人的一生才是圆满的,如果失去童年、失去少年、失去青年、失去中年,把全副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未来的成功上,其实最后人生是一场悲剧。
我的这些观点对不对呢?仅仅从对孩子们的教育方面,我们来看看德国对孩子们的教育采取的态度就可以得到佐证。
下面是皇天新闻中摘取的一些内容。
徳裔获全球一半诺奖的秘密: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
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2014/11/13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