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故事源自哪个朝代?有文字记载么?

2020-06-23 文化 100阅读
牵牛和织女发生情感交集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战国末期秦朝初年,秦简《日书》所述的“取妻”忌日:“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大意是:人们在戊申日、己酉日迎娶的话,三年后丈夫将休离妻子。当时可能是用来强化民间七月初禁婚嫁的习俗。
后来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在两岸各设一个石像,即牵牛、织女 “以象天河”。班固《西都赋》里描述其为“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云汉即银河,于是在这一时期,两人为银河所隔的形象已初露端倪。而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进一步扩展了这个故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以说具备了后世牵牛织女双星恋爱故事的基本情节。牵牛、织女均已人化,银河的隔离作用已经生成,牵牛、织女、银河三个要素己经结合在一起。
同在汉武帝时期,由于武帝生于七夕当日,所以七月七日时自然举天同庆,在某次庆典中,一只青鸟恰好飞过皇宫,这青鸟正是如今所谓的喜鹊,因此在那时,喜鹊也与七夕有了联系。东亚的喜鹊总在盛夏换毛,头上常常秃一片。于是《岁华纪丽》中便记载,在七夕节那天喜鹊会搭成鹊桥帮助织女渡河,而喜鹊在那天头上没毛也是因为搭桥渡牛郎织女,在它们头上踩踏的缘故。因此第一次,织女牵牛的悲剧结局发展演变为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聚的团圆结局。在那时的七夕之夜,妇女们要对着新月穿针,展示技艺,乞巧求福,通过用彩线穿针的方式比赛。
然后到了南朝梁武帝之时,七夕节的习俗也变的奇特起来,那天女孩子需要捉一只蜘蛛,并关在盆里一夜。翌日,蜘蛛会在盆里结网,如果网很密,那就说明这个女孩是个“巧姑娘”。与此同时殷芸在《殷芸小说》里写下了牛郎织女传说的第一个完整版本:“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紝。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会。”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