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意思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原文为: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译文: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当时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当朝者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思想主题: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又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