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的起源最早追述到故埃及的法老,他们用佩戴圆环象征永恒。但是把婚礼与戒指联系到一起,则始于古罗马时代。那时的戒指是用铁打成的,到了中世纪才逐渐有了在金戒指上镶嵌宝石的式样。大约两千年前,第一批钻石在印度出现。随着岁月的流逝,钻石逐渐成为戒指上最盛行的宝石。
据传,英王爱德华六世第一个指定左手无名指为佩戴戒指的手指,因为根据古代的信仰,这根手指的血管直通心脏。1549年,则正式指定左手为婚姻之手。
公元13世纪,天主教教皇宣布在订下婚约到举行仪式间必须有一段等候期,至此才逐渐出现了订婚戒指和结婚戒指分开的习俗。第一枚钻石订婚戒出现在1477年,奥地利大公麦克西米利安以钻戒向柏根地的玛丽求婚时,大臣上书要求他向玛丽赠送一枚嵌有钻石的戒指。有趣的是,当时钻石的打磨切割技术还未出现,所以麦克西米利安赠送的是一枚未经打磨的钻戒。
时至今日,戒指的圆环象征着没有起始也没有终结的完美及永恒。佩戴婚戒,寄寓了人们希望婚姻稳固、白头到老的美好意愿。钻石则成为了情人们的定情之物,象征着爱情的坚贞,海枯石烂,永不变心。
在中国的传统婚礼风俗中,并没有婚戒的说法。虽然古书记载的聘礼单上常有金戒指这一项,但它与项链、耳环等一样,只是送给女友的首饰项目,不具特别的意义。佩戴婚戒的习俗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中断,现在的新人们又重新把交换婚戒作为了婚礼中的一个必备项目。同时,越来越多的男子开始向未婚妻赠送一枚订婚戒。
世界上第一个把戒指用作订婚信物的人是奥地利王麦士米尼。1477年,麦士米尼在一次公开场合认识了一位叫做玛丽的公主。她的美丽容貌和优雅的举止使麦士米尼为之倾倒。麦士米尼虽然知道玛丽早已许婚于当时的法国王储,但是为了赢得她的爱情,麦士米尼还是决定试试运气。他命人专门打造了一枚珍贵的钻石戒指,送给玛丽。面对这只精雕细刻、闪闪发光的钻石戒指和麦士米尼的热烈追求,玛丽终于改变了初衷,与麦士米尼幸福地结合了。从此,以结婚戒指作为订婚信物,便成为西方人士的一种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