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马的成语,俗语,故事,有哪些,小弟急用!!!

2020-04-28 文化 65阅读
马勃牛溲:
马勃,菌类;牛溲,车前草。比喻至贱之物
马不停蹄:
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马尘不及:
比喻赶不上,跟不上
马齿徒增:
《谷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后因以“马齿徒增”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
马到成功:
形容事情顺利,一开始就取得胜利
马耳东风:
东风吹过马耳。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互不相干。语出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之二:“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马腹逃鞭: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马革裹尸:
亦作“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谓英勇作战,死于战场。于战场
马工枚速:
谓汉司马相如、枚皋二人为文,一工一速
马角乌头: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於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后因以“马角乌头”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马龙车水:
犹言车水马龙
马鹿易形:
变易马鹿的形象。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后以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马毛猬磔: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马面牛头:
犹牛头马面
伯乐相马:
伯乐观察、品评马的优劣。比喻有眼力者鉴别并荐举人才
策马飞舆:
谓驾马车疾行
车尘马足:
①谓车马奔波。亦喻人世俗事。②指代车骑。敬称对方时亦用之
车驰马骤:
形容车马奔驰迅猛
车殆马烦:
车危且马疲。形容旅途困乏
车烦马毙:
形容旅途劳顿困乏
车马如龙:
谓车马众多,繁华热闹
车马盈门:
车马充满门庭。形容宾客众多
车水马龙:
《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后以“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车填马隘:
谓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
车辙马迹:
车马行过的痕迹
窗间过马:
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吹牛拍马:
吹嘘奉承
大马金刀:
①形容豪爽,气派大。②形容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代马望北: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代马依风: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丹书白马: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单枪匹马:
亦作“单枪独马”。亦作“单枪匹马”。①形容孤身奋战。②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得马生灾:
《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后以“得马生灾”谓因福而得祸
得马失马:
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东风射马耳:
东风吹过马耳边。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斗鸡走马:
斗鸡赛马。古代的赌博游戏
二童一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放马华阳:
谓不再用兵
放牛归马:
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以“放牛归马”比喻不再用兵
飞鹰走马:
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非驴非马:
《汉书·西域传下·渠犁》:“(龟兹王)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外国胡人皆曰:‘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也。’”■,即骡,马驴杂交而生。后用“非驴非马”形容不伦不类的事物
肥马轻裘:
语本《论语·雍也》:“赤(公西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谓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轻暖的皮袍。后以“肥马轻裘”形容生活豪华
风车雨马:
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风吹马耳:
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风马不接:
犹言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说:风,放逸,走失。谓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风马云车:
指神灵的车马
风樯阵马:
①乘风的帆船,临阵的战马。形容行进迅速,气势雄伟。②比喻文笔遒劲
轻裘肥马: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以“轻裘肥马”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天马行空:
①神马奔驰于太空。比喻才气横逸,不受拘束。②形容脱离羁绊,迅猛前进。③比喻言大而夸,脱离实际
天粟马角:
天雨粟,马生角。谓不可能实现的事
服牛乘马:
役使牛马驾车
高车驷马:
指显贵者所乘的车
高头大马:
①体形高大的马。②比喻人的体形高大
膏车秣马:
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狗马声色:
良犬、骏马、音乐、女色。借指穷奢极侈的享乐
谷马砺兵:
犹言秣马厉兵
管仲随马: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於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后以“管仲随马”谓尊重前人的经验
光车骏马:
装饰华丽的车马
归马放牛:
谓战争止息,不再用兵。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故放之,示天下不复乘用。”
裹尸马革:
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忠勇无畏,战死沙场。语本《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於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裹尸马革:
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忠勇无畏,战死沙场。语本《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於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害群之马:
有害于马群的坏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寒蝉仗马:
寒天的蝉和皇帝大朝时所设的仪仗马。喻指缄口不语之人
汗马功劳:
①指战功。②泛指功劳
汗马之功:
谓战功
汗马之劳:
①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②指用马运输的劳累
横刀跃马:
犹言横戈跃马
横戈盘马:
犹横戈跃马
横戈跃马:
谓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战
横枪跃马:
犹言横戈跃马
呼牛呼马:
亦作“呼牛作马”。语本《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后以“呼牛呼马”、“呼牛作马”指毁誉由人,悉听自然
讳树数马: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於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汉书·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它语,其不泄如是。”遂以“讳树数马”表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毁车杀马: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见鞍思马:
看到马鞍想起马。比喻触类相思
金戈铁马:
①指战争,兵事。②形容威武雄壮的军旅兵马。③借指武职、军人
鸠车竹马:
鸠车、竹马为儿童的两种玩具。借指童年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比喻言而有信
尻轮神马:
《庄子·大宗师》:“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成玄英疏:“尻无识而为轮,神有知而作马,因渐渍而变化,乘轮马以遨游,苟随任以安排,亦於何而不适者也。”谓以尻为车舆而神游。后以“尻轮神马”为随心所欲遨游自然之典
快马加鞭:
比喻快上加快
墙头马上: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后遂以“墙头马上”为男女爱慕之典实
敲牛宰马:
谓宰杀牲畜
蛇毛马角:
蛇生毛,马出角,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因以指有名无实者
历兵秣马: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历兵粟马: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立马盖桥:
形容火急
立马追镫:
极言火速
立马追驹:
犹立马追镫
励兵秣马: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砺戈秣马:
磨戈喂马。比喻作好战斗准备
练兵秣马:
训练兵士,喂饱战马。谓作好战斗准备
临崖勒马:
喻临危时能及时悔悟回头
临崖失马:
喻临到危险不能及时回头
溜须拍马:
谓谄媚奉承
六马仰秣:
形容乐声美妙,马亦停食倾听
龙马精神:
比喻老而弥健的精神
龙神马壮: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驴唇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下不相合
驴唇马觜:
胡扯,瞎说
驴年马月:
不可知的年月
率马以骥:
以骏马领群马,比喻以贤者为众人之表率
买马招军:
犹言招兵买马
盲人骑瞎马:
瞎子骑着瞎马。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秣马利兵:
喂饱战马,磨快兵器。谓做好作战准备
秣马脂车:
①喂饱马,给车轴涂好油脂。指准备作战。②指准备好交通工具
牛高马大: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牛马襟裾:
犹言衣冠禽兽
牛溲马勃:
亦作“牛溲马渤”。①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马牷,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两者皆至贱,均可入药。②借指卑贱而有用之材
牛童马走: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驽马恋栈豆:
比喻庸人目光短浅,顾惜眼前小利。栈豆,马槽中的豆料
驽马铅刀:
劣马钝刀。比喻平庸之才。铅,同“铅”
驽马十驾:
用马拉车,一天为一驾,十驾指十天路程。谓驽马奋力拉车,亦可至远。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奋勉从事,同样能达到目的
拍马溜须:
比喻谄媚奉承
盘马弯弓:
谓驰马盘旋,张弓欲射。唐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后以喻故作架势,并不立即行动
跑马观花:
语本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后用“跑马观花”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
匹马单枪:
亦作“匹马单枪”。一匹马,一杆枪。比喻独自行动,没有别人帮助
匹马当先:
一马当先。谓冲锋在前
匹马一麾:
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匹马只轮:
一匹战马,一只车轮。形容极少的兵马
骑曹不记马:
《晋书·王徽之传》载:“徽之字子猷。性卓荦不羁,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综府事。又为车骑桓冲骑兵参军,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曰:‘不知马,何由如数!’又问:‘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后以“骑曹不记马”指有名士习气,不理事务
骑马寻马:
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千兵万马:
犹千军万马
千军万马:
形容兵马众多声势浩大
青梅竹马:
①语出唐李白《长干行》之一:“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以“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之间两小无猜的情状。②借指自幼相好的青年男女
青衫司马:
唐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时,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青丝白马:
南朝梁普通年间,“有童谣曰:‘青丝白马寿阳来。’”其后侯景作乱,乘白马以青丝为缰,兵皆青衣,从寿春进军建康。见《梁书·侯景传》、《隋书·五行志上》。后因以“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
秋高马肥:
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求马於唐肆:
谓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其所,必无所获
裘马清狂:
谓生活富裕,放逸不羁。语出唐杜甫《壮游》诗:“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裘马声色:
衣轻裘,乘肥马,醉心歌舞,迷恋女色。谓贪图享受,生活糜烂
权移马鹿:
语本秦赵高指鹿为马事。谓恃权专横跋扈,任意颠倒是非
犬马恋主:
喻臣下眷怀君上
犬马之报:
真诚报答他人的谦辞
犬马之疾:
谦称自己的疾病
犬马之决:
谓臣僚的果敢决断
犬马之劳:
为主子或他人尽力的谦辞
犬马之力:
犹犬马之劳
犬马之年:
犹犬马齿
犬马之养:
《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后因以“犬马之养”为供养父母的谦辞
雀马鱼龙:
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人喊马嘶:
人叫喊,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
人荒马乱: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人困马乏:
①人马疲倦困乏。②形容体力疲劳不堪
人强马壮:
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壮盛
人仰马翻:
①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激战时伤亡惨重的情景。②比喻乱得不可收拾
戎马仓皇:
谓战事紧急而忙于应付
戎马倥偬:
谓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戎马劻勷:
谓战乱不宁
戎马生郊:
《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陈鼓应注:“生於郊,指牝马生驹犊於战地的郊野。”意谓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后以“戎马生郊”指战乱不断
戎马生涯:
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
软裘快马:
轻暖的毛皮衣服和善跑的马,喻生活豪奢
塞翁得马: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塞翁失马:
《淮南子·人间训》:“夫祸福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后因以“塞翁失马”比喻祸福相倚,坏事变成好事
塞翁之马:
塞马
散马休牛:
《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杀马毁车:
《后汉书·周燮传》:“扞冯良呴年三十,为尉从佐。奉檄迎督邮,即路慨然,耻在厮役,因坏车杀马,毁裂衣冠,乃遁至犍为,从杜抚学。”后以“杀马毁车”喻弃官归隐
善马熟人:
良马与武艺精熟的勇士
射人先射马:
喻作事要先抓住要害
神龙马壮: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声色狗马:
歌舞、女色、玩狗、跑马。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的淫乐方式
失马塞翁:
比喻因祸得福的人
识途老马: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后遂以“识途老马”比喻对某种事情熟悉有经验的人
食马留肝:
《史记·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又《汉书。儒林传·辕固》:“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於上前……於是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后反用其义,以“食马留肝”比喻未能吸取精华
士饱马腾:
唐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於槽。”后以“士饱马腾”谓军中粮草充足,士气旺盛
束兵秣马:
犹厉兵秣马
束马悬车:
亦作“束马县车”。包裹马足,挂牢车子,以防滑跌倾覆。形容路险难行
司马称好:
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后因以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司马牛之叹:
《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后因以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司马青衫:
唐白居易《琵琶行》末句为“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因用以形容悲伤凄切
司马昭之心: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调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舆卿(等)自出讨之。’”按,司马昭继其兄师任魏大将军,专国政,日谋代魏。后因以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驷马高车:
《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驷马高车”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马的高车。常表示地位显赫
驷马高门:
《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后以“驷马高门”谓门第显赫
驷马难追:
比喻已说的话,难于收回;既成的事实,不能挽回
驷马仰秣:
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素车白马:
①古代凶、丧之事所用的白车白马。②《后汉书·独行传·范式》载:范式字巨卿,与张劭为友。劭死,式驰赴之,未至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柩不肯进。遂停柩移时,乃见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劭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后遂以“素车白马”为送葬之辞。③指一般的白色车马
素丝良马:
《诗·鄘风·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郑玄笺:“素丝者以为缕,以缝纰旌旗之旒縿。”朱熹集传:“言卫大夫乘此车马,建此旌旄,以见贤者。”后因以“素丝良马”为礼遇贤士之辞
铜围铁马:
比喻坚固的阵势
童牛角马:
无角之牛与有角之马。喻绝无之事物
土牛木马:
土制的牛,木造的马。比喻徒有其名而无实用
脱缰之马:
脱掉缰绳的马。比喻脱离羁绊的人或事物
万马奔腾:
①无数匹马奔跑跳跃。②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进展迅速等情状
万马齐喑:
亦作“万马齐瘖”。喑,哑。众马都沉寂无声。语本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后用以比喻人们都沉默,不敢发表意见
乌白马角:
“乌头白马生角”的略语
乌焉成马:
乌、焉、马三字字形相似,转写致误。语本《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汉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后泛指文字经传抄造成讹误
意马心猿:
犹心猿意马
五花杀马: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五马分尸:
古代一种酷刑,即车裂。亦谓处以极刑
下马冯妇:
《孟子·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