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的来历

2021-08-04 文化 530阅读

复活节(主复活日)是一个西方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基督徒认为,复活节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到33年之间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

复活节(拉丁语:Pascha)又称主复活日,是基督宗教的重要节日之一,最初定在犹太人逾越节之后的星期日,但教会在4世纪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决议不用犹太历,于是改定为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

该节日乃纪念耶稣基督于公元30/33年被钉死后第三天复活的事迹,是基督信仰的高峰,因此被基督徒认为象征重生与希望。

根据《圣经》的记载,在第三天时,坟墓里没有骸骨、遗体,只留下当时缠裹耶稣身体的布。

当时是主日(星期日---安息日的第二日)抹大拉的马利亚在天未亮时去到埋葬耶稣的坟墓前,突然间听到声音说你要找的耶稣已经不在这了,他已经复活了,他看见坟墓中没有耶稣的身体。

之后,复活的耶稣向妇女和门徒显现四十天之久,不单向他们讲解圣经,更让门徒触摸他手上的钉痕和肋旁的伤口,并在门徒面前吃喝,证明耶稣是肉身复活。根据圣经记载,曾有超过500人同时目睹复活的耶稣基督。

扩展资料:

复活节名称乃自教会拉丁语的“Pascha”转换而来(由于pascua(nourriture,食物)一词的影响,从pascere(paître,喂食、放养)这个拉丁动词里来的)。

原本是从希腊语里的πάσχα(páskha)借用而来。而这个希腊词本身则是从希伯来语פסח(Pessa'h,超越)里借用的,源自passage(过路/道),即指犹太人的逾越节,这词同时含有纪念当年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意义。

根据圣经福音记载,在这个犹太节期间,耶稣基督复活了;这是为什么这个名称被用在基督徒的节日上。

根据《牛津词典》和其他一些文章,英文Easter这个字与犹太人的逾越节这个字有关,这不仅因为耶稣就是逾越节的羔羊,而且在时间上耶稣基督的复活和逾越节也吻合。

在很多欧洲的语言里,不仅逾越节的筵席曾称为Easter,而且早期英文圣经译本中用Easter译逾越节。

现在公认的理论认为,Easter
一词与德语 Oster, 荷兰语 ooster 等词同源,来自于古英国女神
Ēostre。四月本是以该女神命名的月份,而在这个月份,人们举行相应的宴会与庆祝活动。后来欧洲基督教盛行之后,传统的节日就被冠以了与基督教相关的典故,这与圣诞节类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活节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