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梳理第三第四单元详细资料..

2020-10-27 综合 155阅读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人大代表的权利: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人大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第二,在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三,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5、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含义)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要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6、我国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
地位: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优越性: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有利于推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17、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8、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在: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第二,“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第三,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19、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综合探究)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和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0、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3)国际义务: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21、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3)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
★23、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中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24、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我国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维护我国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基本依据。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
★2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5)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经
(2)坚定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各国应当做到: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②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③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⑤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25、理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6、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第一,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第二,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7、中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1)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①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国需要一个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③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对策(表现)
①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②我们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③我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