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的个人成长报告。报告包括个人成长分析和职业行为分析

2020-06-02 教育 156阅读
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引导研究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取得成功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而素质的培养是与心理教育和引导密不可分的。当今社会
正处于变革时期,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
到的矛盾和困惑日益增多,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
也日益频繁。因此,切实加强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与
引导研究,是高等教育和理论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
题之一。
我校经过近八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教学、活动、
咨询与科研“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以教学为
主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教学中坚持必修课与选修课相
结合、课程教育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原则;以开展与心理有
关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在活动中坚持可操作
性、趣味性,适合学生特点的原则;以开展心理健康的科学研
究和不断实践,来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坚持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来丰富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及心理障
碍,坚持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
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过近八年的探索,我校成为河南省贯彻教育部和教育
厅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件精神较好的学校之一,
创河南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多项第一。对学生进行
关于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开设心理教育的相关课程及讲座,构建心理
教育的课程体系
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2007年率
先在全省高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该课
程实行学分制、全程化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大学生活四
年。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及时给予大学生积极
的心理、行为辅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
展自我,优化心理素质。把心理教育从德育课中分离出来,
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学科化和专业化。此项工作的开展使
2007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略好于2006级学生,教学
效果初步显现。
2.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构建心理专业教育的课程体
系。我校现有心理学专业课5门,公共选修课5门。自2001
年就为学生开设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旅游心理学、犯罪
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等选修课和必修课,采取生动活泼、形
式多样、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努力提高
教学效果。选修的学生累计达到10000多人,学生普遍反映
这些课程上得好。
3.用即时实效的讲座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随时代的发展
与时俱进。每年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进行的心
理教育讲座平均30场,既有规模大的大型讲座,又有针对各
系院特点和不同群体需要的小型讲座,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
要,深受学生的欢迎。
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公共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和讲
座等形式为心理健康知识在我校的普及提供了强有力的
保障。
二、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帮助学
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激发学生对自身心理的关
注,形成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
1.举办大型心理素质拓展运动会。这在省内高校中尚
属首创。该活动在同学中间产生了良好反响,对提高参与者
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相互交流和信任,增强彼
此关爱和友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竞争意识都起到了
重要作用,拓宽了心理教育的渠道。
2.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展。在每年9月新生入学和5月
的心理健康宣传周都定期举办大型心理健康知识展览,用文
字、图片、漫画等形式宣传心理学常识、心理自助和心理疾病
防治知识。并为学生进行趣味心理测试,开展现场咨询活
动。此外还结合形势紧跟热点不定期地举办不同主题的心
理知识展览,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紧跟时代步伐,与时
俱进。
3.义务开办心理健康团体训练营、义务放映心理教育影
片。根据不同团体的具体需求采用角色扮演、游戏互动、情
境模拟、沟通分享等形式开办团体心理训练营,主要内容有
自信心训练、领导力训练、人际交往训练、提高情商训练等,
使参加的学生受益匪浅。定期为学生放映心理健康教育影
片,激发学生对心理知识的好奇心,学会一些自我心理调节
的方法。
4.开展心理主题班会设计比赛,培训班级心理委员。为
提高心理主题班会质量,探索心理主题班会的新形式,定期
开展心理主题班会设计比赛。使心理主题班会成为全班同
学畅所欲言、抒发心声的场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
主题班会成为我院的特色班会。
我校是全国最早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的院校之一。为了
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在心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心理委
员定期举办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主要内容有朋辈心理辅导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开展团体
辅导活动的主要方式、方法及设计心理活动的原则、危机干
预知识普及、危机干预技巧、抑郁症知识普及,在培训中严格
考勤、考核知识掌握情况。通过举办心理委员工作经验交流
会和评选优秀心理委员提高同学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以每年的“5. 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为契机把心理教
育活动推向高潮。为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营造
和谐校园氛围,每年举办不同主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
传月系列活动。在成功举办三届心理剧晚会的基础上又开
拓思路创新形式,举办“行为健康大使比赛”。该活动采用从
基层海选的形式,层层选拔,经过初赛、复赛和最后总决赛选
出年度“行为健康大使”,把心理教育推向高潮。
三、加强心理教育的科学研究,以科学的理论与
方法指导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不断提高心理教育的
能力与水平
在工作中我们注意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寻
心理教育的工作规律,创新工作领域。在工作实践中,观察
到学生中性健康和性心理方面问题较多, 2003年我校在全省
第一家开设专门的性与爱心理健康网站“玫瑰网”,中国教育
报曾对此进行报道。我校在2004年开始实践班级心理委员
制度,全省第一家设立心理委员工作体制。在全院各班级设
立心理委员,在院系两级设立心理部,明确规定心理委员的
权利和义务,负责协助老师开展心理教育方面的相关工作,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该项工作的经验,
撰写的论文《大学班级增设心理委员的实践探索》于2005年
发表在《学校卫生杂志》(核心期刊)上。全国许多高校相继
学习我校的经验,反响良好。2003年开始,我校在全省第一
家实行异常行为每周0报告制度,每个班级心理委员向系报
告,每周各系院向学生处报告。在此基础上2007年我们又
提出“零缝隙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网络体系”的概念,即全方位
全角落全时段全体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工
作模式,并且编印《南阳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
手册》,发到所有部门和相关教职员工及学生干部手中。其
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全院心理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能
力,努力使校园心理危机恶性事件零发生。明显的效果是近
8年来因心理问题自杀死亡率为0,这在全省高校中是极少
见的几个学校之一。
四、开通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各种途径,确保学生
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体
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功能与作用。中心建立了
健全的工作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开展个别咨询、小
组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报纸咨询等多种形
式的咨询活动,具体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家庭、人际
关系、择业等方面的困惑和难题,重点做好特殊问题学生和
重点人群如新生、毕业生、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2.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新生入学后,采用《大
学生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健全在校生“一人一心理档案”的制度,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
的学生及时发出约谈函,并进行定期的追踪观察,有效地进
行危机干预和预防。
3.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指导大学生心理社团开展活
动,编辑出版《心雨轩》小报,发到每一个宿舍。通过同辈之
间的心理互助及广泛参与,使学生维护与促进心理健康的意
识不断增强,其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
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通过多种途径的心理教育,大学生的心
理水平及整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高校应重视和研究
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探索大学生思想深层的心理活动,有针
对性的开展相关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培养出更多有真才实学
身心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季丹丹,郝乐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地位与
作用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1): 125.
[2]邓永斌.贫困学生心理障碍初探[N].教育导报, 2001-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