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管理学 周三多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

2020-06-05 综合 83阅读
管理学复习重点
周三多主编 -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包含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的重点
云中峡客 制作

第一章 绪论
所谓管理,就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优化创新等适应环境的动态过程。
对管理定义的归纳
强调作业过程:管理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强调管理的核心环节:管理就是决策; 强调对人的管理: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把事办好; 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管理就是领导; 强调管理的本质:管理就是协调。
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管理的实质 管理的实质: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其基本内容与核心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多个表面上看上去似乎相互矛盾的事物,如: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有限资源与远大理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之间有机结合、同步和谐。
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 社会属性:由一定的生产关系所决定
管理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管理是社会化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管理才能把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得以组合和发挥作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管理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下发挥作用;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
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
什么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从事并负责管理工作、有直接下属的人。
管理者的特征 管理者是组织中的一种角色 管理者在组织中主要从事管理工作,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管理者拥有直接下属,负有直接指挥下属开展工作的职责
管理者的职责 :人际关系方面的职责: 形象代言人 领导者联络员 信息传递方面的职责: 组织发言人 信息监督者 信息传递者
管理者的职权
支配权:指在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具有确定工作目标、建立相应组织、制定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活动的决策权和对下属的工作调配权。
强制权:是和威胁相联系的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但只适用于要求下属履行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奖赏权:是通过给予一定的奖励来诱使下属作出组织所希望的行动。
管理者的责任
管理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要对其下属的工作负责:对下属及部门绩效、下属工作行为、分管部门提供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负责……
基本职责: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在组织内协调开展工作,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者的素质 品德 知识 能力
品德 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 良好的精神素质
知识 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 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 人文社科方面的知 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
实际能力 技术技能:执行一项特定的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的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指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的能力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
7、 理的职能要素 计划 组织领导 控制
管理的基本过程
计划:计划工作表现为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包括估量机会、建立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战略方案、形成协调各种资源和活动的具体行动方案等。
计划工作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其他工作都只有在计划工作明确了目标和计划后才能有目的的进行。
组织: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
组织工作是计划工作的自然延伸,一般包括任务的分解、权责的明确、资源的配置以及协作关系的明确等内容。
领导:领导工作就是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达成目标的过程。
领导工作的重点是: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协调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
控制:是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控制工作包括:确立控制标准、衡量实际业绩、进行差异分析、采取纠偏措施等内容。
8.管理的基本原则 人本管理原则 创新管理原则 系统管理原则 权变管理原则
二、管理学与管理学研究系统
1、什么是管理学?
管理学是指运用哲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及社会领域中生产经营、社会组织等活动发展运行的现象、机制等一般性规律、共同性原则进行研究的综合性学科。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一般组织管理理论的科学。
2、管理学研究对象
管理系统的运行规律,包括静态的现象、要素等研究,也包括动态的管理系统及其各自子系统运行规律的研究,还包括管理的实践应用研究。
5、管理学研究方法
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 比较研究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管理思想的产生与沿革
1、老子的管理思想核心—“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命题,是“大自然法则支配一切”的理念。人与自然的可协调发展。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次。”
——老子的“性恶论”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一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故有无相出,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居。”
——老子的矛盾对立统一的管理思想
2、孔子的管理思想核心—“人”“仁”“德”
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以“人”为中心,以“仁”为管理载体,以“德”为管理手段,而管理途径是“自身的德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和”与“中庸”,体现了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论。
孔子的“仁”,体现了儒家思想“人本主义”的伦理管理。
义利与礼:经济行为规范与制度管理。
信:以信立业的形象管理。
举贤才:任贤使能的人才管理
3、孟子的管理思想核心—“仁政”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现代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现代企业的和谐管理 “先义后利”—现代企业经营价值观的借鉴 孟子“通达权变”的思想—现代企业经营的智慧和艺术
4、墨子的管理思想核心—“兼爱交利”
“尖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管理思想的总目标 “兼相爱则治”
——墨子管理的基本准则 “交相利则安”
——墨子管理的理想境界 墨子关于人事管理的思想 墨子的行政管理思想-崇尚集权 墨子的生产管理思想-生财固本 墨子的消费管理思想-节用节俭
5、商鞅的管理思想核心—“法”
“天下之吏民无不知法”—是实行法治的基础和前提。 “以治法者强,以治政者削”—要处理好依法与用权的关系。 “以草茅之地,徕三晋之民,而使之事本”—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思想。 “訾粟而税,则上一而民平……草必垦矣”—统一农业税,公平负担,发展农业的思想。
6、韩非子的管理思想核心—“法”“术”“势”
法:管理制度的建立。
——法家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的制度管理管理思想
术:管理的技巧的运用。
势:管理的环境,含自然之势、人为之势
自然之势:指在既成条件下管理者对权力的运用
 人为之势:指管理者创造条件强化自身的权威
 ——强调“人为之势”,强调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以保证管理措施的积极推行。
7、孙子的管理思想核心—“谋略”
以“谋略”为中心,讲“谋攻庙妙”“因变制胜”,讲“令文齐武”
管理的战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合纵联横的竞合思想)
管理的策略:“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体现“因变制胜”的创新思想
管理的方略:提出分级管理的原则
8、荀子的管理思想—“精于道”
“上好功,则国贫;上好利,则国贫;士大夫众,则国贫;工商众,则国贫;无制度度量,则国贫;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富民裕民是富国强国的首要条件
“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富民,就是要发展生产,勿夺其时;教民,就是要“立大学,设庠序”,“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要富民、养民并举 凝民以政”,“令行禁止”
——要加强社会秩序管理,保证社会安定团结
管子的管理思想—“心术理论”
二、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进
(一) 科学管理原理的确立与发展
泰罗及其科学管理原理泰罗的追随者 及其贡献 法约尔及其一般管理原理 韦伯及其行政组织理论
1.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1856-1915)美国人,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既有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的才能,又有从事社会活动和领导工作的才能。他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等。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劳动方法的标准化 工时研究与工作定额 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 实行“例外原则” 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
泰罗制的主要观点
管理的根本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效率的手段——运用科学方法 科学管理的实质——劳资双方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
评价: 它是科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它是加强企业基础性管理的科学方法 它只解决企业内部工作效率问题,未能解决企业与外部环境适应问题 它把工人当作机器附属物,未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思考与讨论:
1、如何理解泰罗科学管理的实质?
2、有人说:泰罗制过时了,应当抛弃!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1841—1925),法国人,长期担任一家大型矿业公司的总经理。他是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先驱者,被后人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1916年,法约尔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
他重点研究整个企业的组织与管理。
将“经营”与“管理”进行区别
经营活动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活动。
“管理”是企业“经营”基本活动之一
研究管理要素和管理原则
法约尔的管理法则
管理五项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14条原则
法约尔的管理要素的确定
计划:“管理应当预见将来”,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测、估计,具体而有效的工具是“行动计划”。有效行动计划的特点:“统一性”“连续性”“灵活性”“精确性”。
组织:包括组织结构、各种活动和相互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职工的招募、评价和训练等。
指挥:使组织发挥作用实现目标而进行的活动总和。
协调:指企业的一切工作要和谐配合,以便企业的经营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还指各种职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物资设备之间保持一定比例。
控制:检验每一件事情是否同所拟的计划、发出的指示和确定的原则相符。
约尔的一般管理原则(14原则)
3.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有广泛的兴趣,并发表过著作《社会和经济理论》,书中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由此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的主要贡献是指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韦伯认为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
权威有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传统式和理性—合理的权威。他认为,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
权力的几种类型
存在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
传统权力:依据是对古老传统的不可侵犯性和按传统执行权力的人的正统性的信念。
超凡权力:依据是对个别的特殊性和超凡的神圣、英雄主义或模范品质的崇拜,或对这个人的启示或发布的标准模式和命令的崇拜。
法定权力:即理性—法律的权力。依据是对标准规则的“合法性”的信念,或对那些按照标准规则被提升为指挥者的权力的信念。
现代的行政集权制存在一种正式的管辖范围,这种管辖范围一般是由规则来确定。
行政集权制组织包含着三项原则:
按行政方式控制的机构的目标和所要求的日常活动,是作为正式职责来分配的。
执行这些职责所需要的权力是按一种稳定的方式来授予的,且由官员能控制的身体的、宗教的或其他的强制手段严格加以限制。
明确规定了正常而持续地履行职责和行使相应权力的方法。
理想的行政集权制的结构——三个层次
上层:最高领导层,相当于现在许多组织中的高级管理阶层。主要职能是有关整个组织的重大决策
中间层:行政官员,相当于现在组织中的中级管理阶层。主要职能是贯彻上级领导层的重大决策并拟定实施方案;将下层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上层领导
基层:一般工作人员,相当于现在组织中的基层管理阶层。职能是依据上级的指示,从事实际工作
对韦伯理论的简要评价
概括总结了行政集权制理论,为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效率高、合乎理性的管理体系理论
只是通过社会组织机构各个组成要素的职能来进行分析,而未能对各要素在组织机构内部造成的“动乱”进行彻底的考察
韦伯某些提高组织效率的原则本身存在矛盾: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理性原则VS团结原则;等级系列对信息传递畅通性和正确性的影响;升迁制度的缺陷
韦伯的组织理论,仅以正式组织分析为限
(二)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的发展
产生背景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管理科学化;
科学管理的发展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主要从严格的科学方法和规章制度、整个企业的角度提出管理原理和管理要素、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等角度,强调管理的科学性、精密性和纪律性
科学管理阶段忽视“人”的因素,所以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引起工人的反抗
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危机的频发,使人们认识到单纯用传统管理理论已不能有效控制工人、效率和利润
芒斯特伯格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是首先指出心理学能应用于工业以提高劳动效率的心理学家之一,并最早确定工业工业心理学的范围和方法
主要著作:《心理学和工业效率》(1913)、《一般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1914)、《企业心理学》(1918)……
指出:当时美国有两种意义重大的社会运动—为学校毕业生提供选择职业的指导;工商业中的科学管理
指出心理学家在工业中的作用
帮助发现最适合做某项工作的人
决定每个人在什么样心理状态下能达到最高产量
帮助人们在思想中形成最有利于企业利益的状态。
斯科特
美国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人事管理有特别研究。工商业心理学(包括广告和人事管理)的开创者
主要著作:《提高人的效率》(1911)、《广告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际》(1921)、《人事管理:理论、实务和观点》(1923,与科洛西尔合著)……
主要观点及贡献
认为:企业管理当局长期以来忽略管理中人的因素,是导致对职工的选择和管理未能同技术进步相适应的发展的原因之一。
研究:职工在生产中的态度和激励问题,以及暗示对对职工行为的影响。
最早把心理学应用于工业中的激励和生产率提高等问题中。
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人事管理领域中,强调职工既是社会实体,又是经济实体,在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中有着不同的特点。
索利尔:比利时心理学家、工业心理学的首创人之一 代表作:《应用心理学:研究工作中人的因素的技术的导论》(1933) 主要贡献:主要研究工业中人的因素 索利尔是工业心理学在比利时的先驱者之一 在比利时开创了职业指导和选择、作业者训练、成绩评价及工业心理学的其他一些领域。
梅奥及其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与罗特里斯伯格
梅奥:澳大利亚裔美国行为科学家,奠定了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发展基础。著作:《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1933)、《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1945)、《工业中的团体压力》(1945)。
梅奥把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看待。在其早期研究中发现:工人的问题不能用任何一种单独的因素来解释,必须在“总体情况的心理学”中来探讨。
罗特里斯伯格:美国行为科学家。著作:《管理和工人》(1939,合著)、《管理和士气》(1941)、《组织中的人》(1968)等。
参加霍桑试验,并与梅奥合作研究达20年之久,成为创建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的主要代表者之一。
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是指从1927年4月~1932年5月的5年间在美国芝加歌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这些试验对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在梅奥带领的试验之前的1924年11月~1927年,就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试验。1932年后,仍然有后续的一些试验,直至1936年。
霍桑试验的主要工作内容
1)照明试验 2)电话继电器装配试验 3)访谈计划试验 4)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领导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上。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