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红心向着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也就没有我游财根的今天。”这句话是一位老党员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得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看似平常,却凝聚了这位老共产党员一生的心血,这也是许多老一辈共产党员人生行为的准则。可现在的人往往是:生在福中不惜福。当然就很难理解它的真正的内含,那就让我们一同去瞧一瞧这位老共产党吧!
这位老共产党员名叫游财根,现已退休。他于1934年出生在增坊村游家的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里,十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所以他只读了四年私塾,自此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偿还葬父的债务,他毅然放弃了学业,决定瑆行“男人”的责任,立志撑起这个贫困僚倒的家,替人上山烧木炭,别人出技术,他出劳力,可烧出的木炭只能五五分成,大雪纷飞还得挑着五十多斤的木炭过冰河、翻山越岭到资溪去卖,往返四十多华里,真是“可怜身上衣正单”还“心忧炭贱愿天寒”啊,总想趁天寒买个好价钱好还债,经过一个寒冬,尽管手脚冻得一道道裂痕,“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仍然没能还清债务。春天到了他又想租些田种,可是又没牛,为了换牛犁田,他只好义务给地主家放牛,放牛的条件是很苛刻的,牛死了要赔,掉了膘又白放??????。小小的游财根就这样在苦难中渡过了一年又一年。
1949年秋,终于盼到了解放,一位毛连长带着兵到增坊剿匪、打土豪分田地,说是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救星,专门领导穷人闹翻身,凡是劳苦大众都可参加革命。游财根心想,这可好了,穷人要翻身作主啦!于是跑去报了名。可没想到,一回家就被母亲骂得狗血喷头,说是一九三三年的革命失败,父亲被害得无家可归,这是一个血的教训。为了尽孝只能依了母亲。
1950年春,又来了一位名叫徐志明的工作组来增坊成立新政府,这时他的母亲见形势已稳定,也就不再反对他参加革命。因此,他先被选为伦长、又当上了民兵排长,总算有了翻身之日,怎不珍惜?所以他总是时时提醒自己:工作要好好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这新中国,没有这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就没有我游财根的翻身之日。是啊,只有经历过黑暗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贵;也只有历经过磨难的人才会加倍地珍惜今天的幸福。所以他一心扑在工作中,工作越做越出色,于是1953年就被提升为增坊乡团委书记。1956年增坊分成两个初级社时(上片为沙湾社区,下片是本增坊社区),他又被当选为增坊社长。1958年小乡社改为大队,管理各个大队的改成了人民公社。1959年他入了党,也转为正式的国家干部,调到华桥人民公社小际电站任工程三中队指导员,他想:我现在是共产党员了,是人民的主人了,更应该珍惜我们今天,为人民多做事,为人民谋幸福。由于他天天顶着烈日、冐着风霜与民工们一起下工地,所以民工们每天干得热火朝天,原本两年完成的任务,一年零两个月就攻下了。公社领导看他工作任劳任怨,于是工程结束后,调他到公社担任行政秘书。
1961年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为了生产自救,当领导要下派他到最难搞的虎塘大队去担任书记时。他不但没有半点的怨言,反而认为越是艰难的地方,就更能体现党对自己的信任。所以,他一到虎塘大队,睡的地方都没落实好,就急忙通知大队干部开会,了解情况。开会的第一句话是:在座的都是干部、都是党员,我们要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新生活。我们当干部的就要起个带头作用,带领好社员搞好生产,生产搞上去了,人民富裕了,人民也就会听从我们的领导,我们也就有了威信……。大家被他说得心服口服,连连称是。第二天,天一亮他就下到生产队去,带领社员们一同劳动,没想到他竟然是个劳动的高手,人又随和,事事以理服人。因此,人民心服口服,无不为之感动。仅一年的时间,粮食产量就增产了43万多斤,分红从以前的10工分只可分得5角6分,增加到10个工分能分到1元4角,增长了一倍多,虎塘的人民真是欢天喜地。谁都不舍得他调离。
1963年,国家为了缓解困难,提出了“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富民政策,因而,很多干部埋怨工资低,受不了清贫之苦,于是纷纷辞职回家开荒种地,如:牛田的廖占荣,古林的邱水仔,增坊的邓书荣等。他们也邀游财根一起回去,但他却认为:“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今天呢?我们不能翻了身,就忘了本,国家困难还需要我们当干部的人去改变她,国家的困难就是我们共产党的困难,我们共产党员就应该迎难而上,不能因困难就逃之夭夭”。为了党,他毅然留下了。这正是“能受苦方成志士”。
1963年的国家开放政策缓解了国家的困难,但也出现了很多贪污腐败的现象。对此,1964年国家发动了“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思想、清经济、清物资。并把古林大队作为试点,公社领导一致公认游财根同志:工作作风正派、为人正直,大公无私,历史又清白。因此,派他到古林大队去当书记,并兼任“四清”组长。他也深知这是一个得罪人的苦差,但这是党的工作,是党的信任,就是刀山火海也得去闯。到了古林,他首先走访了一些忠厚的群众,可并没有什么多大的问题,为完成党的任务,为了应对当时的形势,他只有采用“雷声大、雨点小”的策略。把重点放在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上,在搞好生产的基础上,带领群众搞毛竹副业,还建起了一座小型的水电站,为人民带来了光明。先后他调到牛田、石壁窟等地也为他们大队建造了发电站。因此,人民都称他为电站专家。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想为人民留下点什么,他始终认为:一个党的干部应该一心向着党,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为党、为人民谋取利益,这样才算是一个好干部。
文化大革命时,他也同样没能逃脱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受到过很大的冤屈,但他没有像有的人一样因受不了屈辱而寻短,而他却是坦然地对待,没有丝毫的怨言,他永远是那么地相信党。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一点也不错,后来他担任过公社政工组组长、乡党委副书记,黄家际农场书记等等。
他,一生清贫,从不谋私利,到退休时人们问他:你一生过得这么清贫,也没给家人、给自己谋过什么利益,你不后悔吗?他认为:“我能从一个穷苦的放牛哇,过上今天这样好的生活就是党给我们带来的利益,就应该感谢党。我唯一后悔的就是没有读到书”。用他家人的话说:“他心里只有工作、只有共产党。”
这正是喝水思源,幸福不忘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