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生活,经历过快乐,也有过悲伤,在失败中体会到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在成功里找到让自己继续前进的自信心。现实的社会里,微笑 是人间最真实的语言,失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微笑,让自己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在这次的失败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下次避免走上次同样的弯路,这样似乎每一次失败 在生活中都起了重要的角色,现在失败得越多,以后所遭遇到的失败就越少。最后我们走上的一是条已经经历过风霜磨练,平坦无阻的大道。 泰国商人施利华,是商界上拥有亿万资产的风云人物。1997年的一次金融危机使他破产了,面对失败,他 只说了一句:“好哇!又可以从头再来了!”生活,也应该如此,在每一次失败中微笑,给予自己继续前进的自信心,把失败看作是成功的垫脚石,学会拥抱成功, 走向成功。在平凡无奇的生活中,我们遇到了挫折,当我们望一望身边的人,也许我们就会感到心中的一点欣慰。在我们身边总不缺少一些绞绞者,他们是成功的代 表者,但谁又知道他们生活背后又是遭到了多少挫折和失败呢?失败故然可怕,但是没有接受失败的能力就更加可怕了。一个人没有接受失败的能力,只看到了成功 的一面,这样在每一次失败中就会降低自信心,没有好好认识失败对自己的意义,把失败看做自己的敌人,执意己见,最终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成了一个迷途的 人。向自己树立一个目标,朝着目标勇往直前,在刻苦认真中无暇顾及身边的风雨,最终达到目的,我们最后会为这自己付出而得来的喜悦微微的一笑。“啊,这件 事太难了,以我的能力肯定不能做到的,啊那件事也是,我还是挑一些小的来做吧。”这种想法在身边随处可见,但我们却没有在每一个成功的人士口中听到一个难 字。在媒体发达的当代,当有一个成功人士面对重大困难时,媒体总是加以炒作,这件事就成了众所周知的话题,然而每一位成功者都只是微笑着回答这些不知道将 要怎样将他们的事情颠覆的记者。他们都把他们自己的事放在最后,用微笑去迎接世界。《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退学,老师认为他既 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意愿。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 遭 到父亲反对。 第二篇;习惯了用第一人称写作,也就习惯了会被人误解,即使里面有熟悉的人和陌生的人。
因为无法解释,也就不准备解释。
还因为一篇篇的文章看起来象一页页的日记,什么时候都不能靠刻意来分彼此。
谁说得清血液里是液体依附于细胞呢还是细胞依附于液体?根本是生存所必须,它们无法分离,所以无意识的,融在一起。
因此,我也是这样的,无论和什么人,无论和什么事如果有了相遇,记下来的时候便会混淆,全当作是自己发生的。
一直想对内心的感动做最精心的描绘,但是,在所有的文章里,极少能自如的使用华丽的修饰,确实是因为用不了也用不好。
何况修饰多了,必成枷锁。
但读过的人还会说不懂。
那一定是我从头到尾并不能足够清楚的表达什么,有时是不愿意,有时是真写不了,笔尖下能够诉说的永远都是那些最初最浅的感受。
用自己的那双眼睛看世界,很真很美,会忘了已经意识到的种种不好,会借着字里行间隐藏起已经逐渐张扬了的骄傲,会告诉你不怕不懂得就怕不知道。靠着这些自己麻醉自己的幻想,很多人会活得很好,一直到老。
但我还是喜欢人们的第三只眼睛,喜欢它发现的世界。
尽管想着的时候是快乐的时候,想着的时候是忧伤的时候,想着的时候也希望分享和分担。尽管也明白的,只有在文章里,什么人都可以做轻松的选择和放弃。
记得,有些日子了,有一个人曾问过,你的文章是写给一个人读的吗?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没有再说那句需要补充的内容:也是写给那一群人读。
不是绝对的为谁来写,也不是绝对的想要谁读,但交出去的时候总会因为心里有憋不住的话才会有停不了的笔墨。
不管写的是衷伤还是喜悦,大多体会着享受。
文字里悄悄掩埋的,从古至今都不是一两个人的一两个伤口。
每一篇文章写好以后,也会自己反反复复的读,读的动了情,也爱哭泣,那时候总是不会计较写的别人还是自己。
在所有的字和所有的词里,都可以看出有这么些人,属于:远远的看吧,很简单很清晰;近近的读吧,也是不能够一下就参透了的。不是他们想要做出多么高深的模样,只是因为他们也这样的不了解自己。
有一个自己独处的世界,往往会和自己有很多的交流和约会,也就可以时时用那第三只眼睛,即使那个世界并不只有美丽,即使到了朋友眼里,也不容易全变成无病呻吟。
人和人的沟通不全靠声音,也不全靠身体,应该有些零零碎碎拼凑的能力。
人和文字的关系,从不简单的也不复杂的,很多时候是人喜欢把对生活的依恋演变为对文字的依恋,再把对文字的依恋融会进对生活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