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文学奖公布后,为何得奖者的代表作销量会猛增?

2023-05-25 综合 24阅读

每届诺贝尔文学奖揭晓,都会引发销肆配售狂潮晌帆。

生于1962年的奥尔加 托卡尔丘克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史诗、神话,以及当代波兰生活景致。其魔幻的书写风格,反映出波兰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她在内的神秘的世界观。诺奖消息一宴雹雹公布,读者迅速下单,揭晓20分后《太古和其他的时间》销量是获奖前一周的近百倍;《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销量是获奖前一周的600倍!

同样的情况也曾发生在中国作家莫言身上。当年,在他获奖后,其多部代表作品在书店里卖到脱销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于是,有不少人认为,关注诺贝尔文学奖、阅读获奖作品就是“蹭热度”“跟风”。

不可否认,部分出版社以及书商的营销策略过于“露骨”,有时候,“吃相”还有点难看。比如,迫不及待地在获奖作家的作品封面上标注荣誉,唯恐普天之下还有人不知道这一事实。

诺贝尔文学奖毕竟有其不可替代的权威性。虽然对于很多获奖者个人品格的争议从来没有平息过,(比如,汉德克曾因同情米洛舍维奇广受批评,托尔卡丘克也曾被称为“叛国者”)但获奖作品的文学价值,却很少会被质疑。

所以,诺贝尔文学奖这块“金字招牌”,受到怎样的重视也不为过。更何况,诺贝尔文学奖的视野,当然要比一般读者宽阔得多。今年的得主揭晓后,相关评论文章层出不穷。但平心而论,能触及其创作核心的文字,并不多。原因很简单,大多数人还没有读过他们的大作。因此,想要领略获奖作品的风采,最好还是到文本里去寻觅。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一般来说,都是偏深度、适合慢读的作品,甚至包括诗歌、剧本等非大众习惯阅读的文学体裁。在当下信息媒介高速发达、思想碎片化的时代,这些文学作品的读者除了是文学爱好者,本身学历或素质、修养也会比较高。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