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鲤鱼比鲶鱼外观更美观,更喜庆。
古时借鱼来祈求多子多孙,如莲蓬、荷花、童子、鲤鱼等相结合组合成“童子抱鱼”、“鲤鱼撒子”等图案,都是借助了鱼类繁殖能力强盛的特点。
鲤鱼与莲花组合表达“连年有余“,与牡丹结合寓意勃勃生机,与珠宝、浪花结合则比喻财源滚滚。而鲶鱼则没有类似的寓意。
因此年画中童子抱的是鲤鱼,而不是鲶鱼。
扩展资料:
中国鱼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其文化内涵囊括了饮食、民俗、信仰等多个方面,从古至今绵延未绝,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所有领域。随着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鱼文化中出现了功利追求的方面。
首先,出现了鱼图腾。半坡人依水而居,鱼是他们重要的食物来源,久而久之对鱼产生了崇敬心理,进而便发展出了鱼图腾。在今天,侗族人依然把鱼和始祖目都称为“萨”,其古歌中还把子孙后代与鱼群相比,把族姓的鼓楼以“鱼窝”相喻,显然具有图腾意味。此外,在巫山大溪遗址的墓葬中,还出现了以鱼殉葬的情况。
而在商周时期,鱼是祭祀、礼宴中的必要祭品和食物。据《周礼·宰夫之制》、《聘礼》、《公食大夫》等记载,古代天子举行宴飨,食具为九鼎八簋,其中第四鼎盛放的便是烹制好的熟鱼,而第八鼎则是生鱼。除此之外,鱼还承载着人们对于生殖繁衍、农业丰收的信仰与祈福,如双鱼图、鱼鸟图等都变现了鱼的生殖象征功能,而各种出土器物上的网鱼纹、波点纹或古代的鱼游入网图等都表现了对农业丰收的美好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