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初中物理实验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2020-06-06 教育 73阅读
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情况下发现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学一线的中学物理教师需要迎接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等多方面的挑战。新课改理念之一强调了前沿物理知识的重要作用,希望改变传统物理教育知识片面的不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资源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教学方式和教学素材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一名物理实验室管理员,我和我的同事们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教学不断地进行各种思考和尝试
有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环境,第一,能使学生获得不同的认知方式,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培养不同方面的技能;第二,能使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能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根据我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认知背景的了解,对新课程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的认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解,以及多年课堂教学积累的经验,我们总结出几种典型的物理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情况下发现并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有其本身的特点,能在教学中发挥作用,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随时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下面首先对几种常见的物理课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接着提出一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模式----系统教学法。
一、几种常见课型的教学方法
根据物理学科及物理教学的特点,我们把物理教学中的课的类型主要划分为三种:实验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
(一)实验教学课
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外实验。
1、演示实验
所谓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为了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课堂演示实验要首先做好准备,力求演示的现象清楚,并配合必要的说明和讲解。
2、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技能,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的主要措施。进行学生实验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努力创造条件,开出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所有实验。
第二、关于实验能力的培养要具体落实,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做到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
第三、实验中要及时给学生以具体指导,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的问题,纠正实验上的错误。
3、课外实验
这种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作为建议,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进行。
(二)知识教学课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
1、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2、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由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但是这一本质却被许多非本质联系所掩盖着,如,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停止;恒定“外力”作用是维持物体匀速运动的原因,等等。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才能顺利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3、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
4、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三)习题教学课
习题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学单元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
以上我们对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三种课型,即实验教学、知识教学和习题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物理教师必须熟悉这三种课的教学。
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系统教学法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们倡导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系统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卓有成效地学习。
(一)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注重信息系统
2、明确教学目标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 的教学目标,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3、强调意义接受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接受学习。
4、完善认知结构
5、注意随堂记忆每一节课上都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记忆所学知识。
6、允许免交作业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7、重视单元过关每单元教学结束后,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不使问题积压成堆。变换讲解的方式,“对没有命中的目标,再射一箭”。
(二)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根据加涅的学习阶段理论,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也是信息的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的过程,即知识的知觉选择、理解领会、记忆贮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为这一过程,特别是内部加工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此,我们把课堂教学设计为四个阶段。
1、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
2、重点讲解-----理解领会阶段
3、整理吸收-------记忆贮存阶段
4、练习巩固--------作业反馈阶段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各种类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教师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
学生已获得的知识,要经过练习作业才能巩固,它是检查学习结果,提高、充实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巩固知识的途径,一般是通过练习形式去强化知识。同时根据练习作业的水平,了解知识学习的结果,为教师和学生本人提供学习反馈。
以上对物理教学中几种常见课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讨论,对“系统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和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
值得指出的是,这里并没有涉及到各种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法,诸如讲解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我认为,物理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关键是要博采众长,综合运用,合理组织,并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让物理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使之成为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