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在办公室里看去日本旅游的照片,正高兴呢,忽然其他部门一个女的来到我所在的办公室里,跟另一个同事

2021-11-02 旅游 164阅读
  到目前为止,我国实行“黄金周”调休假制度已有六个年头了。据统计,“黄金周”带动的国内出游人数达到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最多人次,累计达8亿多人次,实现了巨大的旅游收入。黄金周也带动了饭店、餐饮、交通、商业、通讯、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有的地区积极运作,希望把“黄金周”变为“黄金月”。“长假经济”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是实行“黄金周”的一个主要支撑。

  实际上,“黄金周”更多地被人进行经济解读。各地在每个“黄金周”后必然发布的经济捷报,强化了人们对“黄金周”经济特性的认识。而事实上,“黄金周”的意义应当不止于经济。“黄金周”凝聚了对众的关心,顺应了众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更充分地实现了公民的休息权,而且人来人往也反映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景象,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还有一点更重要,“黄金周”的实行改变了勤劳朴素中国人的生活休闲方式,培养了大批国人定期休假的习惯,使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生活方式更加以人为本和愈加丰富多彩。

  然而,由于缺乏对场宏观调控的经验和缺乏全国性的长时间全民统一放假模式管理,“黄金周”集中旅游的弊病也日益突出:景点人满为患,超负荷接待导致旅游资源的过度损坏;交通拥堵,、车次、汽运高度紧张,安全事故增多;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旅游价格上涨;接待量的剧增,使服务质量下滑,消费者利益受损;投诉率的提高,迫使许多旅行社人为压缩业务量等。难怪不少旅游者抱怨,“黄金周”期间旅游不是享受,而是受罪。社会上由此出现了不少否定“黄金周集中全民放长假”方式的观点,包括也遭到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质疑:“一窝蜂”的休假形式不从根本上改革,黄金周的含“金”量就会越来越低,并指出“黄金周集中全民放长假”存在四大弊端。

  首先,“假日旅游”被限定于“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黄金周”之内,在时间上过于集中,在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普遍未达到一定高度的背景下,使“黄金周”的火爆与节日后旅游场的清淡形成鲜明对比,不利于旅游产业平稳的发展。

  其次,假日的集中旅游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为适应对假日集中的旅游消费,造成企业硬件设施供给的常年性、稳定性与假日消费需求集中性之间的矛盾,假日期间的供不应求与此之后的供过于求周而复始地出现,为企业安排生产经营带来了困难。

  再次,“假日旅游”中的供求失衡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出现商家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假日期间商家认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有一种“一锤子”的思想,粗放型服务较多。旅游企业或经营者通常会采取诸如提高旅游景点的收费标准、降低安全保障及改变旅游计划等方法解决供求失衡问题,使消费者权益失去保障,往往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最后,“假日旅游”使得交通运输压力加大,超负荷接待造成景区破坏、文物和环境保护受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发布的年黄金周旅游信息通报:10月3日曲阜三孔接待游客8.2万人次,超过核定最佳日接待量的37%;乌镇全天接待游客2.35万人次,超过核定最佳日接待量的%;10月4日,的故宫、八达岭、颐和园、定陵、雍和宫、岭等旅游区(点)均超过了核定最佳日的接待量;玉龙雪山接待观光游客超过核定最佳日接待量高达94%。

  中国全民集中放假模式和国际全民分散度假规律的脱离

  除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四大弊端外,我个人认为“黄金周”集中放长假更主要的问题是和国际不接轨以及和国际上主要一些国家假期规律的脱离。

  国际上绝大部分国家一般每年只有一次全民集中放长假时间,如欧美国家一般多是在年底前的圣诞节,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在春节前后,日本是在每年的五月初左右。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在一年之内集中全体国民放三次全国性的长周假,更少有国家通过发布通知将假期间的两个周末上移下错,来将三天的假期延长成七天的长周假。这些国家如遇一年一次的两三天以上的假期,一般都是企业或部门自行决定自己单位是否要将周末上移下错,而不是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行为,如欧美国家一年一度最长的全公众的圣诞节假期,一般都是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调休多少个假日。国际上很少有一周之内全国都不上班,许多部门和公共服务机构都关门,而且一年之内重复三次全国上下统统放假的状况。

  目前中国采用的是阳历制,每周休息两天,这和世界上大多国家是接轨的。中国的大中小学的假期和世界上大多国家也是基本接轨的,每年分为寒暑假,一般冬天一次,夏天一次。欧美不少国家的学校春天还有一周的春假,通常是和一个长周末连在一起的,如复活节等。国外学校的寒暑假等加起来一年有三到四个月,而国外工作的公民带薪休长假的时间有许多集中在学生放假的寒暑假期间,放假分散,周期较长,更有利于大众休假,这也基本成了一个国际惯例。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国家从二月到六月,九月到十一月都是一年中最忙的时期,生产效率最好,股票场最活跃,各类产出最多的时候。学生们也是在这个时候学习最集中,最忙碌的时候。为什么人类会形成有寒暑假的习惯,为什么全世界的大中小学都要共同在寒暑假放假,这可能和人类在这个寒暑期间工作效率不高,需要多休息和休假有关,而在其他时间全世界都在高效工作,可能会更多出成果,更有利于工作,这是世界近代文明与发展所形成的人类共同作息规律。

  目前,日益开放的中国和国际接轨越来越紧密,和国际上的合作越来越多。现代通讯手段使得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小,环球同此凉热。中国今年的国际贸易将突破一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年GDP的70%,可见中国和世界交往的繁忙程度。而就当全世界在每年效率最好的时期高速运转的时候,中国却在每年的五月和十月工作效率最好的时候有两次全国性的全民集中放长假,和企业都基本上停止运转,股长假期间关门,这对中国的生产效率和对经济外交往都是很不利的。在这期间,国际和国内都没有什么商务上的往来,很多事情都无法办理,对整个国家来说可能损失更大。

  另外就是两个周末在全国范围内人为调休的做法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不习惯的。实际操作上,在国内的许多机关企业,甚至外企,都将七日的长假放到了九天,甚至十天,因为长假过完要接着在调出的星期六和星期日上班,对很多和国际企业接轨的企业来说无事可干,因为国外都不上班,股也不上班,很多合作伙伴也不上班,所以很多企业索性将应该上班的周六和周日也和长假一块休了。这个时候你如到和上海的高档去,会发现很多外企的门仍然是关着的。所以说,三天的假,变成了七天的连休假,很多又变成了九天的假,一前一后,整个各行各业有差不多十多天才能恢复正常作业和运转。今年前夕,政协邀请不少海外政协委员和顾问进行座谈,其间就有位海外人士谈到一到放长假,她就必须回到国内的企业,因为一切都停顿了,海关的货物也出不去,部门也不办公,上下游合作也歇了,她必须回国盯着,以免企业停顿太久对和客户造成更多损失。

  不过,也有的国外机构不按国内的长假周末调休时间来进行,如大部分的国外驻华使领馆就不把周末和三天休假连起来,在国内的许多国际学校也是只放三天假,很多国外驻华商会也是如此,因为周中的时间世界各国都在上班。在当今这个时代上班越来越不是你把门关起来自己上,而是要和其他人交流,很多工作要同步进行,在全世界正常工作时间中停顿时间太长,会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工作。

  另外一方面,五月和十月的黄金时间休假太长,也会影响其他时间的正常工作。现在,中国的五月上旬和十月上旬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不能安排任何正常的工作,很多工作会挤压到其他的月份。如国际上一般是一夏天的长假完了后和学校开学后,九、十月份是最忙的季节,全世界各行各业又都开始高速运转起来。然而,由于中国在十月份有十多天无常安排工作,会议,访问等,使得很多工作都安排到了九月份或其他时间。今年九月份,我所在的要在安排一个研讨会,结果所有的高档酒店会议设施全部爆满,整个九月份异常的忙碌。而十月份前半个月则很多的酒店异常的冷清,甚至出名的俏江南饭馆,由于十月上旬就餐人少,则上门给许多发放大量就餐券,截止到10月15日。

  还有就是全国大中小学几亿学生刚刚放完了一个漫长的暑假,九月一开学没多长时间,节奏又被放慢,又过上了一个长假。假期多是件好事,但假期安排太密很多时候也不利于人工作和休假的节奏和规律。

  国内经常有一种说法叫做假日经济,理由是放长假能够拉动国内经济。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圣明认为,支出增减与假日长短的关联性并不大,却与收入增减密切相关。如果每年支出收入的比例基本稳定,在长假所在的月份中多花了钱,一般在其他月份的开支就会相应减少。有统计表明,“五一”、“”和春节所在的月份是一年中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多的月份,然而相邻的月份又是最少的。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