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游子这一意象的内涵
首先我们一览全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此词是辛稼轩率众起义抗金之后渡江南来,被解除武装,当地方签判时创作的。时以宋高宗为首的南宋政府偏安江南游宴玩乐,置国家危亡于不顾。而辛弃疾多次上书进谏终不得重用,悲愤无奈,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积怨积累在胸中,更何况年事渐高,恐无为而终的心情促使他登高以抒悲愤之词。“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赏心亭里,举目远望,江南一带,千里清秋,苍茫凄凉。江水暗随天际流,无止无尽,这多像我的愁愤心情啊。放眼望去,远山也与我共献愤懑,共抒愁苦,纵然如玉簪如螺髻又怎样呢?我,一个远在异乡的游子,在这夕阳西下的赏心亭里,听着离群鸿雁声声悲鸣,一时千愁百恨涌上心头。我低下头,看着手里这把佩剑,我除了含泪不住地拍栏杆还能怎样呢?有人知道我吗?有人知道我登上楼亭,望着这一片危在旦夕的江山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作者激愤拍打栏杆的动作和内心激越情感表现出来的神情。一个“遍”字形象传神地描写了这个场景。所以,1,借景抒情。2-3,描写了秋天,水天和远山一色、一望不际(恰似作者无边的愁绪),夕阳,离群鸿雁,一个失意(不得志)的人(作者)。用一个满目凄凉的景色来衬托作者忧国忧民却得不到重用,内心无限失落的心境。“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下片第一句用典。西晋张季鹰在洛阳做官,秋风吹来,想起家乡的菰菜羹,鲈鱼脍便辞官归乡。而作者却说,别说鲈鱼是不是正好精细肉肥味鲜,尽管西风又起,季鹰是否应该回来了呢?天下大乱,你许汜却求田问舍,置国家生死于不顾,你有脸去见刘备吗?作者用“休说”二字打头,表明我是不会去学他们的,虽然我居江湖之远,还是忧国忧民盘有朝一日被起用报国的。以此表达作者坚决之心。但接着一句,“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唉,只可惜时光匆匆流逝,我终年忧愁国民,树木都会变老,更何况血肉之躯的我呢?4,西晋张季鹰,刘备,桓公。此典故本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稼轩取之精妙,先是无奈时光匆匆,接着笔锋一转,取桓公典故也是点到为止,让读者读来即联想到他心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立见作者泫然泪流的情景。词人的心思通过这一句与读者达成了共鸣,也称共通感,形成了交流。最后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上片“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既是一种照应,也是一种反复,目的是再一次抒发词人心中无人知晓,红颜难觅,知己难求的悲痛心情。自称英雄,确实壮志难酬,而用法也非常巧妙,嘴上说让人给我取来红巾翠袖拭泪,实则表达无人理解胸中之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