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对国家的观念,主要不是建立在领土、资源、边界等“物”的事物上,而是建立在所谓“礼”上,是“天下”、“朝廷”的概念,与今日世界以领土为基础的主权国家概念有很大区别。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汉人)而言,真正具有符合现代意义的国家意识,可以说是辛亥革命后建立“五族共和”的中华民国才开始的,并且在一系列贯串二十世纪的“救亡”、“抗敌”和边境争端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所谓“五族共和”━━汉、满、蒙、回、藏,主要是指领土,而非民族。
这可以解释中国的其它民族为何没有被列入“共和”范围。而“五族”中的“回”,领土上指的就是西北,主要是新疆。
因此,尽管从新疆本地民族的角度可以说新疆不属于中国,是被中国侵占,历史角度的论证也可以有不同解读,但是仅从中国人的心理而言,从最初开始有主权国家概念的那一刻,新疆对他们就已经是中国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国的概念就是由“五族共和”构成的。因此在他们心理上的效果,等同于中国政府所称的“新疆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许这并不符合历史,但是世上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了解历史?即使是历史专家也说法纷纭,百姓的历史知识更是超不过民间传说水平。民众对历史问题的判断,其实主要是根据心理需求━━他们愿意相信什么,或是他们认为应该相信什么,而不会下功夫研究真相,并且真去尊重客观的历史事实。
中国共产党一直举着两面旗,一面是马克思主义,另一面就是民族主义。它靠这两面旗夺取了中国政权,在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同时,也一直把民族主义作为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国家机器对全体中国人不停重复旧中国遭受的耻辱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罪恶,树立“民族英雄”形象,鞭打唾弃形形色色“民族败类”。迄今几代中国人都是从出生就浸淫于这种民族主义氛围。
相当程度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人身上已经具有条件反射的性质,成为集体非理性,可以随时从潜意识层面被激发。在毛后时代,尤其是在六四之后,中共在行为上完全背离马克思主义,将其当作表面文章,民族主义便成为唯一能动员和凝聚中国人的意识形态。
在以往革命中被摧毁了大部分共同精神纽带的汉人,目前只剩下一个“国家”符号是集体共识,因此唯有这一符号能让汉人群起。“国家统一”成为不可触动的底线。“五族共和”中的任何一族企图脱离,都会导致十多亿汉人做出激烈反应。虽然新疆是否独立对汉人大多数并不构成直接影响,但附和民族主义呼喊甚至战争叫嚣同样也不需要他们付出什么代价。也许可以认为那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负责任的起哄,但民族冲突和战争往往就是由起哄开始。连专制政权都不能无视这样的“民意”,何况未来“民主化”的中国,靠选票上台的政权就更不敢忤逆最大的“票仓”━━汉人(当然那时的政权也主要是汉人掌握)。所以,民主化不意味民族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进一步释放汉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在那种情况下,想说服汉人同意占中国版图六分之一面积的新疆分离出去,几乎不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