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学部
交通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交通学院是1992年在原吉林工业大学汽车运用工程系、交通运输管理系的基础上成立的。现设有交通运输、物流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5个本科专业,覆盖六个二级学科,即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物流工程,其中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工程)专业于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5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内本专业第一个博士点。1985年建立了运输管理工程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前身)并培养本科生,1986年该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准建立公路、铁路、水运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内公路运输领域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交通学科被列为原吉林工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获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获得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的设岗资格。2000年被批准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培养博士生,即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与铁道工程等四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新增设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博士点和物流工程硕士点,同年交通学科被列为“十五”期间吉林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有3个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交通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智能运输系统、车辆智能化诊断检测、智能车辆、交通安全、交通控制和交通环境评价与治理等领域已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其中智能运输系统的关键理论与技术、车辆智能化诊断检测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交通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现任和前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各1名,高职人员3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5名)。
交通学院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严谨求实的教风、学风和积极向上的院风。以大学生科技协会等各种社团为载体、“艺术星期二”、大学生创新论坛、青年志愿者等多种形式的学生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目前,交通学院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博士生106余人、博士后10人。1997年至2002年共四届本科毕业生累计保送硕士研究生84人、考取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面较宽、供不应求,就业率达93%。交通学院已经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累计培养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其中56届毕业生陈唐民教授曾历任原吉林工业大学副校长、原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56届毕业生程士瑛教授曾任吉林工学院院长、现为吉林省政府参事,61届毕业生陈荫山教授曾任长安大学校长。此外,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或技术骨干。
交通学院经常与国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信息,加强往来。近年来共有40人次出国高访、研修、学术交流等。先后与美国伊利诺大学、德国西柏林大学、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荷兰汽车工业研究所(TNO)、美国堪萨斯大学等国际知名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由原吉林大学材料科学系、吉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成。学院下设材料科学、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冶金工程6个系和材料科学、高分子材料、非金属矿产及应用、燃料电池材料4个研究所,依托本学院建有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矿物应用基础与物化性能检测方法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及吉林省汽车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学院现有5个本科学士学位授权专业,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具有学科齐全、理工结合等特点,其教学、科研水平居国内前列。
学院拥有一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4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6 人),副教授28人,讲师16人,实验、工程技术人员32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宋玉泉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陈岗教授、蒋青教授、郑伟涛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连建设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在本院任教,还聘请数十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国外知名专家、学者为本院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近年来,先后派出50多人次到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留学、讲学、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迄今为止,共计培养本科生7000多人,硕士研究生450多人,博士研究生150多人。
学院具有强的科研实力和浓厚的学术氛围。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总装备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机械部、国土资源部等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总经费4000多万元。在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功能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贮能材料、复合材料、汽车工程材料、固体X射线衍射、薄膜生长与薄膜理论、高分子交联与接技理论、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及微观机理、超塑性与塑性精密加工、汽车现代成型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一些成果已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40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近400篇论文被SCI、EI、ISTP收录。
学院拥有较先进、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特别是经过“211工程”建设,购置了一批大型、先进的精密仪器、设备。一座现代化的逸夫机械材料馆已经投入使用,它的建成使学院的实验教学及科研条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学校图书馆拥有本学科中、外文藏书40余万册,拥有本学科中、外文期刊100余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499人,硕士研究生383人,博士研究生136人。由于学院重视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多名学生获全国实用科技发明大奖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一等奖,学校大学生辩论赛一等奖,研究生精英杯大赛优秀奖,“吉林省十佳大学生”和“吉林大学十佳大学生”称号,“宝钢”奖学金和中科院奖学金。近三年来,保送、考取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36%,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
汽车工程学院
College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1955年由原交通大学、华中工学院以及山东工学院的汽车、拖拉机、内燃机等相关专业组建成“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958年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1986年正式成立汽车工程学院,2000年6月,原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等院校合并,汽车工程学院仍以其独具特色在新吉林大学占据了重要位置。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变化,汽车工程学院现已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拥有国内最早的车辆工程(汽车)国家重点学科,动力机械及工程(内燃机)及热能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内最早的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内首家汽车风洞实验室和轿车车型开发中心,拥有机械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车身工程3个博士点,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以及车身工程等8个硕士点;目前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教学与科研队伍205人,教师125人,其中教授35人(含博士生导师22人)、副教授40人、讲师32人、助教18人;其它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人员80人。学院有车辆工程、工业设计(汽车车身)、热能与动力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达2100余名,硕、博研究生500余名。已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专业人才15000 余人,一些毕业生已经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汽车行业中有影响的领导、企业家和专家。
学院非常重视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在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我院常年选派专家、学者出国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访问或进修;聘请了多位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兼职教授,每年聘请多个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接收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及访问学者来院学习与工作。
我院本科生深造和就业条件好,学生有较多的发展机会供选择。优秀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或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约占毕业生的25%,免试生约占10%。毕业生面向全国择业,主要去向是独资、合资、三资企业,大中型骨干企业集团,科研设计院所,党政机关和高等院校等,深圳、上海、广州、北京、天津等沿海大中城市均有本院长期而稳定的就业单位,每年在这些单位就业的学生约占毕业生总数的60%- 70%。由于教育质量高、专业设置合理,多年来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
学院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既有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又有汽车爱好者协会、天文爱好者协会等学生团体,常年坚持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创新工程和社会实践,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除学校统一设立的奖贷学金外,为奖励学习勤奋、品学兼优的学生,学院还设有陕西法士特齿轮奖助学金、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奖学金、山东五征集团奖助学金、丰田汽车奖学金以及中国科学院奖学金。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50多年的发展历程,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学院目前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力学系、工业工程系等五个系和一个机械基础教学中心,具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等四个博士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固体力学、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六个硕士点,并设有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国家机械基础教学基地。1998年获得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机械工程学科实力雄厚,人才辈出,许多在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学习和执教。学院现有教授4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2人),副教授63人。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声望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群体。本学科十分重视机械与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结合,在“机械加工系统动力学与精度”、“计算机辅助制造”、“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结构振动分析与控制”、“流体传动与自动变速技术”、“微小机械与压电驱动技术”、“工程机器人”、“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等方面独具特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以及各部委、省级科学研究项目,取得科研成果60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22项,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国外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目前同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几十所大学和企业有着学术交流和联系,每年派出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生到国外考察、讲学、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并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联合培养学生和进行科学研究。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力学和工业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2000多名,此外还有硕士研究生400多名,博士研究生90多名,工程硕士班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生近300名。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了主、辅修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的培养机制,使学生的课余科技、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和社团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近五年来,我院每年都有35%以上的学生保送和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本科毕业生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学生就业范围十分宽广。
管 理 学 院
School of Management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是在原吉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1985年教育部首批批准成立的管理学院)的基础上经合校整合后成立的。学院现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四个二级学科,还具有情报学、图书馆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国际贸易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情报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八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商管理硕士 (MBA)和工程硕士工业工程领域(IE)、工程硕士项目管理领域(PM)三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和档案学等九个本科专业。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约60人,硕士研究生(含MBA、IE、PM)约450人,本科生约240人,另外每年还接收国外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留学生10余人。
学院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程管理系、技术经济及管理系、财务会计系、国际商务系、企业管理系和信息管理系等七个系。现有教职工100余人,专任教师80余名,其中教授31人(含博士生导师19人),副教授32人,讲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在职攻读博士者60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经济学家李京文教授受聘任教于管理学院,兼任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树宽教授任学院院长。
学院的教师们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近年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及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省市及学校科技成果奖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千余篇,撰写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50多部。
学院十分重视与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目前已有30多名教师先后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攻读学位、合作研究、访问讲学。学院今后每年将选派一部分教师和科研人员出国考察访问和进修学习,同时也将邀请国外一流大学的知名教授、学者来院进行学术访问,力争通过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院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院各类教学设施齐全,拥有优越的学习和研究条件。学院内设置的图书资料中心中,经济、管理、商务等类中外文图书资料齐全丰富,配有光盘检索系统和缩微系统。学院内建有现代管理实验中心,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模拟实验室、多功能管理业务模拟实验室、小型机应用实验室和微机应用实验室等。学院内还建有比较完善和先进的教学和科研管理系统,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学院内还设有学生社团组织等,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学院非常重视本科毕业生保送、考取研究生及毕业分配工作。近年来每年各专业约有10%的品学兼优的学生被保送为研究生,约有30%的学生考取了本校或国内知名大学的研究生,约有75%的学生在国内沿海开放大城市中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多年来,学院的毕业生们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和领导干部。
以工科为背景,以企业管理为重点,面向外向型经济与管理、面向现代化管理、面向信息时代的管理、面向国际化企业管理,形成了管理学院办学的优势特色。秉承“人本,尚和,求是,创新”的发展理念,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正在为实现把管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工科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并重型管理学院的目标而奋斗,以新的风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吉林工业大学农机工程学院和生物资源学院。现设农业工程,生物工程,仿生与动力工程,食品科学与包装工程,农业经济管理五个系;拥有吉林省地面机械仿生技术与仿生功能材料中试基地,农业机械工程研究院,精确农业研究中心,工程仿生研究所,绿色食品加工分析技术研究所,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研究所,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研究所,机电设备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有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法谷物加工高技术实验室,以及农业工程,生物工程、食品与包装工程,农用动力与运输机械等专业实验室。目前,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居国内前列。
学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招收本科生、60年代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国家首批硕士与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并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和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拥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博士学位学科授权专业,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发酵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硕士学位学科授权点,有农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期货投资与管理辅修第二学科学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拥有一支以院士为核心、博士生导师和中青年博士为骨干、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带头人陈秉聪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学科带头人马成林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学科带头人任露泉教授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院长佟金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9名)。
经过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学科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位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学院以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为带头学科,在学科学术队伍、科研能力与水平、试验研究条件、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和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形成了农业机械动力系统分析及其相关技术、精确农业及其智能机械设计与环境控制、地面机械仿生理论与技术、农业工程仿生技术、农产品转化增值工程、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与管理工程等具有优势与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自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以来,获国家奖3项、省部奖30余项。完成课题近3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两项重点),国家攻关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著作35部。主要研究领域的试验条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10余所国际著名大学开展合作。
学院已累计培养本科生5000多名,硕士生200多名,博士生90多名,博士后18名。目前在校学生792人,其中在读博士生102名、硕士生144,在站博士后6名,外国留学生4人,本科生597人。
多年来,学院一直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本科生教育的生命线。学院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陶冶了他们的文化情操。除学校统一发放的奖学金项目外,学院还拥有由校友和企业设立的奖学金。每届毕业生中都有超过25%的优秀学生通过直接保送或参加全国统考考取硕士研究生。我院培养的人才分布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个部门,有的已经成为主要领导人,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国外著名企业的高级研究或管理人员。
以上摘自我们学校校内网 希望能多你有些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