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0-10-03 教育 250阅读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总结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展望教育未来的美好前景,对于推进我国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大国正在崛起
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优先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第一,实现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一个是普及了义务教育,“普九”覆盖人口地区达99.3%,占全国总县数98.5%。1949年,全国小学入学率只有20%,初中入学率仅有6%,青壮年文盲占全国人口增长工80%。改革开放后只用了22年时间就普及了九年主务教育,小学入学率达99.3%,初中入学率达97%,青壮年文盲下降到3.58%,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壮举。另一个是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教毛入学率提高很快,1978年为1.4%,1993年为5%,2002年上升到15%,2007年达到23%。目前我国高明校在校学生超过2500万人,成为世界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职业教育也有很大很大发展,占整个教育的半壁江山。
第二,推进教育公平成效显著。为了保证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实现“让所有孩子都能有学上”的目标,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1.5亿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段的中小学生也要免除学杂费;建立并逐步完善对普通高校、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支持体系,保证他们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城乡学生入学机会差距已有缩小,高校农村户口学生比例已达52%。
第三,素质教育初见成效。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提出并开始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建国以来从教育思想到育人模式的一场深刻的变革,现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主题。在加强和改进德育、加强体育和健康教育、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评价考试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四,教育体制逐步完善,依法治教深入推进。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形成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和公共财政保障机制以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新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的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法治教育、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日益增强。
第五,向教育现代化目标逐步迈进。现代信息技术已运用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观念、内容、方式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深化,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我国现有2.6亿在校学生,占全国总人口的1/5,占世界教育人口的26%,成了世界上教育体系和规模最大的国家。目前,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到8.5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总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这标志着我国已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开始向人力资源强国进军。中国已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教育大国。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教育。从时代范畴看,它是现代教育;从社会性质讲,它是社会主义教育;从发展程度看,它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不发达、不完善的现代教育。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实际上就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的实践过程。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对教育本质和动能认识的飞跃,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是由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方针”,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的前提。
2、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宗旨,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特点的集中体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教育为人民服务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教育为人民服务最根本的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3、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教育思想,是教育工作的主题,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最佳教育。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最高价值追求。
4、坚持推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实行农村和城市免费义务教育,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建立资助贫困学生的助学支持体系和制度,实现“学有所教”的伟大目标;同时,公共教育资源要向困难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缩小城乡、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子女都能“上好学”的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5、坚持“普及、发展、提高”的教育发展战略。在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阶段,我国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发展的重心切实转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为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6、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30年来我国教育的发展进步,都是以解放思想、转变观信念为先导,以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为动力而得来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内容、方式和教育体制机制,必然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正确处理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才能与世俱进、发展创新。
7、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接带动教学手段的变革,从而促进教育观念、内容、方式和教育管理等一系列变革,同时扩大教育的时空范围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充足条件。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