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1.青年是创新活跃的年龄,是科研突破频率高的年龄。重视和保护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支持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国诺奖零的突破的关键(如果国人诺奖情结消失不去的话)。尽管对物理学的发展一窍不通,但凭直觉我也觉得物理学(或化学)是最有希望获得诺奖的学科,生理学或医学奖应该是近期内最难获奖的(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2.调整国家当前的人才政策和基金资助政策,将人才培养和扶持的重点转到真正能为科学事业献身的青年优秀人才上来,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的待遇。要建立完善的晋升和选拔机制,选拔那些真正优秀、真正喜欢科研的青年人才,给他们宽裕的环境和空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真正生活无忧,真正能潜心科研,潜心创造。
3.改善大环境,创造心理上愉悦放松的科研环境,让导师们热心教育,潜心培养年轻学子,发现好苗子,推荐好苗子。
不客气地说,当前的环境,不适合创新,不适合专心科研,不适合潜心培养年轻人才;更不适合年轻学者的成长,尤其是国内的优秀青年人才,要想健康成长,更是难上加难。这种局面不改变的话,国家的代价会更大。
毫无疑问,科研必须需要严谨的态度,科学必须严谨,游戏不得。就像生物医学研究,航空航天研究,人命关天,责任重大,怎么能“游戏”科研?再说,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下,谁敢“游戏”科研?只要你“游戏”科研,科研就会“游戏”你。看看咱们现在的众多的科研,还不够“游戏”吗?
认真学习这两位学者的科学态度才是实实在在的:不为获奖而科研,不因获奖而停步,不因获奖而改变科研和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热爱科研,享受生活,享受科研,丰衣足食,潜心兴趣,失败不馁,成功不燥,保持对自然探索的激情,这才是创新科研的境界。任何功利性、短视的决策,都将付出代价。人才问题,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十年栽树,百年树人,这样浅显的道理管理者真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