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体育养生学有感

2020-04-25 健康养生 259阅读
学体育养生学有感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体育养生是在传统养生的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身体姿势和动作,进行自我调理,使体内真气充犻,阴阳平衡的一种方法。
气功养生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太极拳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强壮。静功并非静止,而是“外静内动”,是机体的特殊运动状态。正如王船山所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以养神,以吐纳呼吸为主要练功方法;动以练形,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练功方法。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由上可知,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季节养生
一年有四季,一天有昼夜。四季气候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我们稍有不慎,就会遭受它的伤害而导致疾病缠身,甚至危及生命。但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对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随时间而动去增强体质,适应自然,也能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四季气候变化的突出表现在“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上,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在顺应着这种自然的变化规律,并相应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这种现象也告诉人们,在生活起居等方面,必须按照四季气候的不同变化规律和它们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性,来调节自己、保护自己,使机体与自然保持协调统一,进而利用自然进行保健,适应寒暑,调节阴阳,使凉不至冻、暖不至燥、寒热平和、风邪不入,晨起而升阳益气醒神、夜卧而收敛镇静安神,养成依四季阴阳消长规律作息的习惯。 春季是万物生长、万象更新的一个季节。此时自然界阳气升发,阴气转衰,气候变化无常,乍暖还寒时节,人体最易生病。 《黄帝内经》中讲,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吸收天地之阳气以益身。 夏季是万物华实、蒸蒸日上的季节,气候由温热到热再到暑热。夏季养生应以制“火”为保健中心,使身体适应高温天气,注意保持内热外泄的通畅,如果出汗受阻,体内积蓄大量热量,就容易中暑。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应当夜卧早起,参加适合自己的早锻炼项目,使体内阳气向外宣发通畅,以助长机能。气温高的时候,不要有大运动量。 秋季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万物成熟,肃杀之气渐起。人体养生应适应自然变化,体内阳气也要以收敛收藏为主导。养益肝气,应调整饮食,增酸减辛辣,少食葱、姜、蒜、辣椒等食物。还应调摄情志,保持乐观通达情绪,以利肝之疏泄调达之功能。 冬季天地闭藏,万物生机潜伏,自然界阴盛阳衰。不扰阳气,是冬季养生的关键。即不耗散精气、元气,不干扰自身潜伏的阳气。 现代的医学气象学研究的就是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气候因素对人体的衰老影响很大,我们所倡导的适应四季不同气候的养生之道是科学的。
武术养生
武术,并不单纯指人们在争斗中简单的击打或自卫动作,挥拳舞棒,有武而无术。中华武术是经过千百年文化陶冶的一种独特的人体文化,它是以中国传统哲理和论理为思想基础,以传统兵学和医学为科学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一项内容极为丰富的运动。它的流派繁多,拳法多姿,但基本表现形式有两种:徒手的和器械的攻防动作。寓攻防于表演中形成武术独特的美学,正如人们所说:技击是武术的“灵魂“。其实武术的灵魂本质还是“气”。“气聚而生,气散而死“。武术讲究的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气势的获得才是武术的最高追求,这一点与酒所给人的 胆气、豪气是一致的。
任何一个拳派都是兼有功法训练、套路演练和格斗方法三种形式。历史上武术曾经是防身卫国,进身入世,修身练性的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所谓“习 文备武,君子之业也“。作为体育运动,武术自然具有一般体育项目的共性:即以身体运动为特征,以增强体质为价值。
按摩养生
按摩养生法是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方法之一。它是通过运用手和肢体的技巧,按摩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从而达到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也称为保健按摩。由于按摩养生法简便易行,平稳可靠,所以受到大众的重视,并将其作为益寿延年的方法,积累、整理、流传下来,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正确的按摩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按摩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刺激穴位,通过经络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平衡机体失衡的阴阳从而达到增强机体健康的目的。中医认为,按摩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成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减低血液黏滞性,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防治心血管疾病。
由此可见,按摩的养生疗效是显著的。按摩的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阴阳的作用,使气血周流,按摩后血液循环加快,皮肤浅层的毛细血管扩张,肌肉放松,关节灵活。除感到被按摩部位具有温暖舒适的感觉外,也给全身带来一种轻松、愉快、舒适与灵活感,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久久行之,对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正常人来说,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应;对于患者来说,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病部位的功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效果。
健康的含义不仅指生理的健康,更包括心理的健康。精神情志活动的失调,不仅伤精耗气,损害健康,更可能使人体气血紊乱,阴阳失调,导致各种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生。养生先养心,心理健康的保持,依赖坦荡豁达、乐观开朗、积极进取、与人为善的生活态度。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的内涵在我看来,实质上就是指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善于做好事而不做坏事的人。做君子固然不易,但只要慢慢做起来,自然会有益身心,有益社会,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养生是我国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发扬光大,今后要继续保持好修身养性的心态,继续学以致用,传承老师的教导,并感染身边的人,正确锻炼,正确调养,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由于在百度找不到,这是我自己弄的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给大家做个参考~~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