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吴国盛的演讲《什么是科学史》的演讲报告

2020-07-09 科技 65阅读
分两个部分讲,第一部分谈谈与科学史相关的一些概念问题,第二部分谈谈学习和研究科学史的意义。
若干概念问题
“科学史”(History of Science)这个词跟“历史”(History)一样有两个层次的意思,第一层次指的是对过去实际发生的事情的述说,第二层次则是指对这种述说背后起支配作用的观念进行反思和解释,后者有时也称“史学”或“编史学”(Historiography)、“科学史学”或“科学编史学”(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我们可以分别称之为一阶科学史和二阶科学史。
一阶的科学史和二阶的科学史是密切关联的。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总是那些被人“讲”出来的东西。每一种“历史叙述”的背后,都隐含着叙述者的一套历史“观念”。这套“观念”支配着历史叙述者和历史学家去选择讲什么、不讲什么,支配着他们如何讲、如何编排形形色色的历史“事实”。就科学史而言,这套观念首先和主要的是“科学”的观念,其次还有“历史观”,不同的“科学观”和“历史观”决定了科学史叙述的不同范围、不同内容和不同方式,就将写出不同类型的科学史来。
1,不同的科学观导致科学史写作范围的不同
对“什么是科学”的回答可以有许多角度,对科学史的写作范围构成影响的是如下三种回答,或说三种定义:
定义A:科学是指导人类与自然界打交道的理论知识,尤其指比较系统的自然知识。
定义B:科学是植根于希腊理性传统的西方人特有的对待存在的理论态度,其中尤其指在这种理性眼光之下生成的自然知识体系。
定义C:科学是在近代欧洲诞生的一种看待自然、处理自然的知识形式和社会建制,其理论层面以牛顿力学为典范。
按照定义A,科学史就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凡有文明的地方,就可以写出它的科学史来。就此而言,我们可以有“美洲的玛雅科学史”、“非洲科学史”、“少数民族科学史”,当然也可以有“中国科学史”。但是,这样定义的科学史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假定科学作为“人类”的自然知识有一种主导的、本质的形态,世界各民族或多或少、或先或后的靠近这种主导形态——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很容易认同这个主导形态就是西方的科学,特别是西方近代的科学——科学史就是记载自然知识的这一主导形态的发展历程。这个假定也被认为是“现代性”在科学史领域中的体现。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想把中国的科技文明纳入统一的世界科学史图景之中,就属于这种伟大的努力。他以西方近代科学为基本参照系(大海),仔细查检中国历史上与之类似的科技成就,从而按现代的分科体系梳理出中国古代科技的涓涓细流来。
第二种,假定各个文明特别是主要的大文明之间,并不存在这样一种共同的本质意义上的自然知识形态,各个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与自然界打交道的方式,并形成各自特有的自然知识形态。要是写起通史来,前者可以称为“百川纳海”型,后者则可以称为“百花争妍”型。目前,“现代性”的、“百川纳海”型的科学通史和国别史(如李约瑟以及多数中国科学史家所写的中国科学史)比较成熟,而“百花争妍”型的科学史尚待进一步发展。
按照定义B,科学史将主要是西方的历史。这是西方大多数科学史家采用的定义,因此他们编写的科学史基本上是西方科学史。只是由于对西方科学文明的产生和传承有过贡献,少数非西方的文明也可以纳入其中,比如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可能对希腊科学的产生有过贡献,阿拉伯人在公元8-11世纪在希腊科学的传承方面有过贡献,所以通常也被提及。过去我们多认为这是“西方中心论”的偏见在作怪,其实主要是科学的定义在“作怪”。再说大多数科学史家采纳这个定义也是有道理的,毕竟,科学首先是作为“西学”而成为“显学”的。
按照定义C,科学史将主要是近代西方科学的历史,希腊科学只是作为近代科学的源头被提及。这也是不少科学史著作采用的定义,因为科学史之所以引起重视,首先是因为近代科学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其实,定义B和定义C只有强弱不同,并无实质性区别。希腊化时代阿基米德的物理学和托勒密的天文学,与文艺复兴时期伽利略的物理学和哥白尼的天文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许多人都同意,定义C给出的科学史实际上是定义B给出的科学史的一种断代形式。
2,不同的科学观导致科学史写作内容的不同
除了决定写作范围外,不同的科学观也会导致科学史的写作内容的不同。这些科学观未必是排它的,从而它们所支配的科学史有时只是侧重点不同。
实证主义科学观认为:科学是实证知识,科学史是实证知识的积累史。实证知识也就是通过经验而确证的知识。按照这种科学观,科学史将会比较重视所谓“硬事实”的积累过程,而对于思想观念特别是思辨性的东西则予以忽视。科学史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乔治?萨顿是这种实证主义科学史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写作的科学史基本上是实证知识的编年史,即尽量把历史上出现的所有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记录下来,按照年代的顺序编写出来。他的巨著《科学史导论》就是这样,以半个世纪为一个单元,逐个考证过去年代在许多知识部门出现过的实证知识。这样来编写科学史,面对的将是浩如烟海的材料,而且随着时间接近现代,其史料将呈指数增长。在萨顿的有生之年,《科学史导论》出版了3卷5大册,但仍然只写到了14世纪。萨顿之后,再也没有人继续他的这一宏伟的事业。
实证主义编年史的问题在于,近代科学的分科越来越细、越来越专,如果完全按照编年的方式,就难以完整的叙述各学科发展的历史线索,历史会显得像是一堆支离破碎的材料。并且,进入近代以后实证知识几乎是无边无际,事无巨细地搜集整理罗列,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