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感冒一定要吃药吗

2021-11-03 健康养生 212阅读
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下面六个方面是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1、流行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的特点,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则以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上感发热病人。
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鼻腔流涕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
3、单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无脓性分泌物,而脓痰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证据。
4、病毒性感染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而细菌感染,起病可急可缓,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如果开始发热不高,2-3天后,病情继而加重,则多为细菌性感染。
5、白细胞计数,一般由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早期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稍高。而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见高。因此,如果临床不做血像检查,就难以确定病原体是病毒还是细菌。
6、对有发热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者,用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等治疗。病毒性感染能取得暂时而明显的退热效果,全身症状亦有所改善;但细菌性感染者服用同样剂量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较差,全身症状亦无明显改善。
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患者大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医学上也称之为:上呼吸道感染。不少人患了感冒就诊时,向医生点名要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如先锋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其实,这样做是不妥的。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病毒。人类的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由各类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病毒是一类比细菌小得多,一般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微生物。它们的生长特点是细胞内寄生,即侵入人的细胞后,躲在细胞内生长繁殖。目前使用的各种抗生素对病毒是完全没有作用的。也有人说,感冒发热,用了抗生素热就退了,难道这不是抗生素的作用吗?其实感冒发热,主要是因为病毒侵人了血液从而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发生的反应。发热,也正是人的防卫机能与人侵病毒进行战争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热是好事而非坏事。包括发热在内的免疫反应受到极为复杂的各种因素的调节,一般要持续3-7天,多数为4天左右。用或不用抗生素,均不能影响这一过程。随着医学科学和制药工业的发展,现在巳经有了一些能进人细胞内抑制病毒繁殖或杀灭病毒的药物,如金刚烷胺、病毒化干扰素等,这些常能缩短感冒的病程。

病毒性感冒之所以不能滥用抗生素,还因为它会引起菌群失调和细胞耐药。我们知道,在人体内存在着相当多的细菌,主要存在于人的皮肤、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菌群对人体起状极其重要的保护作用。外来的致病菌进入人体时,如果量不是很大,就无法与人体原来的大量细菌竞争生存,当我们使用抗生素时,人体的正常菌群也会被部分地杀死或抑制,从而使人体失去防护能力,真正的致病菌就会乘虚而人,引起机体感染。如白色念球菌感染、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肠炎等。这类感染也被称为医源性感染,原因正是服用了抗生素而引起的正常菌群失调。

滥用抗生素更严重的后果是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如果一感冒就用抗生素在抗生素的攻击下,机体容易产生耐药性,用的抗生素越多,产生的耐药性就越强。美国著名微生物学家莱恩博士曾大声疾呼:再滥用抗生素的话,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将无药可用于治疗细菌性感染。

目前,虽然治感冒的药物种类很多,但对病毒性感冒都没有特效。因此,有经验的医生不主张用药,而要求患者多休息、保暖、多喝水。如发热体温较高可用少量退热药物。当然,对于确诊的细菌性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仍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医生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分析,切不可擅自服用抗生素。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