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证减排量,简称CER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是清洁发展机制(CDM)中的特定术语。根据联合国执行理事会(EB)颁布的CDM术语表(第七版),核证减排量,是指一单位。
符合清洁发展机制原则及要求,且经EB签发的CDM或PoAs(规划类)项目的减排量,一单位CER等同于一公吨的二氧化碳当量,计算CER时采用全球变暖潜力系数(GWP)值,把非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室效应转化为等同效应的二氧化碳量。
扩展资料:
由来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清洁发展机制(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履行减排义务的灵活机制之一,《京都议定书》规定第一阶段。
发达国家从2008年开始至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完成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应对全球变暖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因此,《京都议定书》只给工业化国家制定了减排任务,而没有对发展中国家作这个要求。
温室气体具有全球性,即世界任何一个角落排放或减排同样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具有同样的全球环境效果。发达国家减排1吨CO2温室气体的成本在100美元以上,而在发展中国家只需要10美元左右。
因此《京都议定书》提出了清洁发展机制,其主要内容是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既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要求,又产生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投资,由此获取投资项目所产生的部分和全部核证减排量(CER),作为其履行减排义务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对发达国家而言,给予其一些履约的灵活性,使其得以较低成本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协助发达国家能够利用减排成本低的优势从发达国家获得资金和技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对世界而言,可以使全球在实现共同减排目标的前提下,减少总的减排成本。《京都议定书》已进入第二阶段(2013年至2020年)的实施,但由于全球利益集团意愿的差异,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极力阻扰,第二阶段的实施,仍在阻力中前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核证减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