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知识点整合

2020-10-07 综合 102阅读
2005年中考政治开卷考
教材重要知识点点击(适合苏州地区)
编撰:孙全军
初二《思想政治》部分
1.法律的基本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将法律称之为“国法”);(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允许有“特殊公民”的存在;第二,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国家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注意点: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我国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中的“人人”指的是“全体公民”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全体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B.近两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加大反腐力度,一大批高官因贪污受贿等违法乱纪行为而纷纷落马,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这表明了什么?(或体现了初二政治中哪些法律常识?)
提示:(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是人民通过宪法赋予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人民负责,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2.法律和道德的关系(1)区别:表现形式;实现方式(最主要的区别);调整的对象和范围。 判断------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正确)
(2)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具体内容参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28(2)
——→国家: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青少年:既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地守法、护法;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做个好公民。
3.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必须能够正确辨别三种不同的行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具体内容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32-----33。
注意点:(1)谎报险情属于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故意损毁、移动指示标志属于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使用音响音量过大,影响周围居民休息,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2)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
(3)故意毁坏公用设施,不仅是不文明的行为,而且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4)对于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如果情节较轻、社会危害程度不大,由公安机关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如果情节较重、社会危害程度较大,由人民法院依据《刑法》予以刑罚制裁。
(5)如何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公共安全或社会管理秩序)?——一方面要靠国家对社会实施管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公民的自觉遵守。青少年学生要自觉遵守××××。
4.(1)法律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首先表现为法律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3)经济活动中的三个原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缺斤少两”-----公平;只要有“诋毁竞争对手”-----公平;凡材料反映到“弄虚作假”现象,优先考虑“诚实信用”原则。)
5.(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核心)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57,2(1)到数第4行: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法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两种措施:保障性措施(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自学成才”)和促进性措施(把握“奖励”)
(4)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思想教育、舆论监督和行政手段,也要靠法律制约。(理解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42最下面-----43第1段)
6.环境问题,重点把握环境问题的危害、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青少年应提高环保意识,认真落实环保行动。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48------49)
7.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什么需要国家和法律的特殊保护?(①未成年人的自身特点:未成年人,特别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各方面还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②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还存在着。③未成年人的地位: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的兴衰。
(2)怎样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客观上-----重视和加强家庭保护;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强化学校保护;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强化社会保护;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主观上------对青少年来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要认真学法,依法自律,要有理想、守纪律,自强不息,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正确对待父母的教育,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8.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1)违法行为的定义包括两方面(法律规定做未做,法律禁止做却做);(只要是犯罪行为,肯定是违法行为)
(2)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犯罪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首要条件,也是犯罪行为最本质的特征)、触犯《刑法》、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3)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即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加以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4)刑罚的特点:人民法院依法适用;只适用于犯罪分子,不适用于无罪的人;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它包括主刑(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和附加刑。
刑罚的根本目的是预防(特殊预防-----犯罪分子本人,一般预防------其他人)和减少犯罪
9.(1)宪法的地位: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表现在: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与活动原则以及国家标志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修改的程序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63第3段中相关内容)
(2)宪法的作用:是一切国家机关、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公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立法保障、司法保障、法律监督)
10.公民的含义,只要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便是该国的公民,不论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政治态度等。
11.赡养(物质供养)扶助(精神安慰和生活体贴)父母,既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要求。子女赡养扶助父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2.(1)父母或监护人不按有关规定仍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违反的我国法律规范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普及(遍)性----年满6周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免费的------免收学费而非一切费用。
(2)判断:接受义务教育是适龄公民的权利,又是适龄公民对国家、对民族应尽的义务。
在我国,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3)接受教育对我们每个公民的重要作用:受教育是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公民提高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公民享有、行使其他民主权利的重要条件。
13.(1)税收的重要作用: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也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2)偷税、漏税不仅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有些同学认为自己一不生产,二不经商,纳税是工厂和个体户的事,与己无关。(两点说明,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77)
14.(1)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代表着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
态度: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必须反对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15.(1)公民应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公民首先要认真学法,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自律,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可以向纪检部门、监察部门、检察机关等举报,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
(2)重点把握正当防卫:(1)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87(2)实质-----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3)意义(略)
(3)区分正当防卫合紧急避险
16.(1)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和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应如何履行义务?(法律所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所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所禁止的,坚决不做。)
(2)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主要表现在: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某些权利和义务具有双重性(劳动、受教育);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初三《思想政治》部分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在生产力各要素中,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生产关系,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的具体内容主要有: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消费品)如何分配等。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的时候,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不再适应的时候,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并将被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2.三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异同点的比较(1)共同点:①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②都存在着阶级剥削与压迫 ③都既是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又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 ④国家的本质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⑤主要矛盾都是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并且都根源于生产资料私有制 ⑥该社会的生产关系都是在前一个社会的内部孕育、萌芽 ⑦都受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支配 ⑧都是××制国家的建立,标志着××社会的形成(如“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形成”)
(2)不同点:①剥削的基础: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一无所有(资本主义私有制)②剥削的表现形式:奴隶社会,赤裸裸的;封建社会,显而易见的;资本主义社会,隐蔽的 ③劳动者的处境与地位: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有人身自由 ④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农民没有或只有很少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工人一无所有 ⑤奴隶、农民在当时的社会都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无产阶级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
3.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分别从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影响:——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都引起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第一次→巩固了资产阶级国家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主要国家最终确立;第二次→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第三次(新)→导致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结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③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最终确立,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启示:国家-----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深化改革,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例可与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相结合?
答:(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2)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在我国,(5)党和政府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6)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注:在考试过程中若遇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例或重要言论,问你:它体现了初三政治中的哪些观点(或材料表明了什么?),均可根据分值从以上6条中任选几条加以说明。
5.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经济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政治上人民当家作主。
6.把握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年份及其标志性意义。
1840年----1919年5月4日----1921年-----1949年10月1日-----1956年底-----1978年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原因、基本含义、特定含义、主要矛盾、根本任务、意义)(具体内容可参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31 ------132)
8.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据此回答:(1)这里的“发展”指什么?(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广义上它是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内的全面进步。)
(2)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4)(即1----生产力是引起生产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才能……;才能……;才能……。(具体内容可参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39第3短第5行-------8行)
(3)请为发展生产力或(经济)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提些建议。(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政治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等。文化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等。)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核心内容:一个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烤烟、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如何保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参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40 中2(2)段
10.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基本国情是制定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依据;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11.(1)现阶段为什么要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促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加快发展我国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否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会,因为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直接原因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依据是“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基础,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的内容”,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依据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4)可持续发展战略
A.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具体内容参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45 中第二段)
B.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①当前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内容参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45 中(2)段)
C.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45 中最后两段,1个关键——关键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5个必须)
D.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①认真学习有关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法律、法规,要积极未实行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做宣传;②努力增强人口、资源和环境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③应用于同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12.(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我国是如何保证惹您当家作主的呢?(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实行依法治国;④我国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或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内在联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04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0周年,需引起注意)
要把握的问题有: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49中1(2)段)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国家性质之间的关系。(同上)③识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最高立法机关。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直接和间接)产生。④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50中(4)段。)
(4)依法治国:(1)意义或重要性——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50中2(1)段。
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前提——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有法可依]
重要环节——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必备条件——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5)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我国现阶段个民族之间关系的特点——民族平等、团结和互助。
为真正实现(坚持)各民族的平等,政治上: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民族政策,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经济上: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13.(1)民族精神(1)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2)内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不同时期的表现: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 “大庆精神”、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4)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方面,中学生应该怎么做?(学习上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怕困难,立志成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爱国意识;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素质等。
(2)发展教育于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教育、科技、人才和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教育、科技、人才和生产力三这是紧密相连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关键;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
14.(1)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例:虽然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以私有制取代了公有制,但由于奴隶制的建立适应并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都是指和平和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当今时代的主流是: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
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某些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也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持续处于极端困难境地的最主要原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强权就是真理”;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
(3)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都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①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②在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的当今和未来世界里,各国都已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决定着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显著标志。加入WTO后,我国存在的问题——科技落后、人才短缺、劳动者素质不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65——166的小(3)段)
(5)为什么现阶段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或为什么“艰苦奋斗的精神尚未过时”?)
答:①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任何理想的实现过程,都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②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第一,……;第二,……;第三,……。(见《学习能力自测丛书》P167最上面一段)
青少年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上,做到发愤图强,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生活上,勤俭节约,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艰苦创业精神,辛勤劳动,为国家和社会积极贡献。
(5)为什么要强调(注重)创新?(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②创新是科学的本质,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当代青少年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敢于向权威挑战,善于质疑,勇于探索,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6)人才就是能够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①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视人才)?(a、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谁拥有了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②人才有层次之分与种类之别:从层次上说,人才分杰出人才与一般人才;从种类上看,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可以出人才,行行出状元。
③青年时代是成才的最佳时期,但是能否成才,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④青少年如何成才?我们青少年,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只有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珍惜受教育权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才能胜任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成为祖国所需要的人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