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野生东北虎的资料

2022-03-22 社会 268阅读
东北虎(dongbeihu)(Pantheratigrisaltaica)脊椎动物,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大型食肉动物,为虎的1个亚种。体躯较华南虎粗壮雄伟,身长1.6米~3米,尾长约1米,体重最大约320公斤。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兽中王”之美称。耳短圆,背面黑色,中央带有1块白斑。犬齿发达,长6.5厘米,锐而锋利,裂齿大而长。四肢粗健,强而有力,善于行走和跳跃。前肢外侧斑纹少,后肢较多。爪极为锐利,并能伸缩。脚上的肉垫极厚,行动几乎无声。尾上约有10条黑环纹,尾末的端毛黑色。主要生活在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山崖间,为典型林栖动物,没有固定巢穴,白天常在深山密林或石沟壑中隐蔽处卧伏休息,夜间或于清晨、黄昏时活动。主要以猛扑方式捕食野猪、马鹿、狍、麝等动物,有时也吃些酸甜的浆果植物,食量较大,1次可吃30公斤肉。多营单独生活,雌兽与幼仔可在一起生活2~3年,直至幼仔长大后离散。寿命可达20年左右。东北虎在我国仅分布于黑龙江省各地,现数量已极为稀少,分布区也在日益缩小。其原因除繁殖力很低外,主要是环境的破坏、食物的缺少和人为猎捕,造成东北境内野生种群已接近于绝灭的边缘。现国内外的动物园中尚有人工饲养,总数约有800余只。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回答者:kuailpshou-童生一级12-1411:32

东北虎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贵动物。属肉食目,猫科。它个子高大,身躯雄伟。一般成龄虎身长1.5—2.5米,头圆、耳短、嘴方阔,四肢粗壮,尾长3尺左右。毛色深浅不同,背毛为金黄色或棕黄色,腹毛为白色,周身布满黑色斑纹,额头上的花纹呈“王”字,号称“兽中王”。体重一般200多公斤,最大体重可达300公斤。2—3年生育一次,多在冬季交配,怀孕100多天,每胎3—4只。由于它有一张色彩艳丽的毛皮,在世界虎类中是出类拔萃的。

长白山和兴安岭一带是东北虎的生活区。它居于深山老林之中,没有固定的洞穴,多昼伏夜出,性凶猛。它的主食是各种肉类动物,最欢喜吃野猪。野猪是一种区猛而善于奔跑的野兽,论赛跑,东北虎不是野猪的对手,往往是甘拜下风。因此东北虎要捕食野猪,只有偷偷地接近野猪,然后乘其不备。突然猛扑过去,常常是野猪来不及防御而成了东北虎的口中食。因此,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东北虎发现野猪之后,总是偷跟在后面,野猪走到哪能里,它就跟到哪里。在没有绝对把握时,它总是不动声色地跟在野猪群后面,好象一个勤勤恳恳的猪倌似的。因此山里人给它起了个雅号叫“猪倌”。

东北虎

又称西伯利亚虎,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即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有300万年进化史,它与其它7个亚种虎比较,身长体重,强悍凶猛,称为王中之王。

东北虎如传说的山神一样,拥有火一样的神灵目光。它的身体厚实而完美,背部和前肢上的强劲的肌肉在运动中起伏,巨大的四肢推动向前,是那样的平稳和安静,看起来就象在丛林中滑行一样,它相对地拥有尖硬的锯牙钩爪,拥有5个非常锐利的虎爪,使用时伸出,不用时缩回爪鞘避免行走时磨擦地面。

它生性内向,胆小孤独、多疑、凶猛、强壮有力,动作敏捷,在丛林中出没无常,一般人很难亲眼目睹野生的东北虎。传统看法其它虎种均为东北虎向地球其它地区扩展分化出来的。在生态环境中也处于顶层的王者地位。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东北虎的分布还相当广范,分布区曾遍及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威虎岭、牡丹岭、长白山和老爷岭,前苏联的黑龙江流域、俄远东地区、朝鲜半岛。1967年以后,大兴安岭再没有纪录;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小兴安岭及朝鲜半岛绝迹。90年代以来,在长白山区亦销声匿迹。至93年计250--300只。

东北虎(东北亚种),在东北山区曾广泛分布但近40年来,其分布区已大大缩小,至80年初仅见于东北东部山区(张广材岭、老爷岭)。事实上至80年代末,长白山区的虎已经绝迹,只有少数个体残存在吉林珲春县春化林区。

我国政府分别在70年代和80年代,为保护东北虎建立了长白山自然综合保护区和黑龙江省七星砬子东北虎保护区,对东北虎进行栖息地的保护。作为异地的保护,当时主要是我国的各动物园。全国各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曾经有虎的保护区至少有24处,如黑龙江省的七星砬子保护区、广东粤北华南虎保护区、江西宜黄华南虎保护区等,但其中有些保护区是名存实亡,如:七星砬子保护区内已多年不见虎的踪迹。我国东北虎的研究工作开展的非常少,异地保护的研究仅限于各动物园初级原始的研究,我国仅进行过一次较为科学的东北虎野外种群数量的调查,该项研究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于1987年完成的,其它领域的研究都处于空白状态。

有关东北虎的调查、分布和种群数量:20年代之后,中国对东北虎种群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调查,1974---1976年,调查结果为151只;1984---1985年,结果为20---30只;1988---1991年为16---22只,其中黑龙江省有10---14只,吉林省有6---8只;最近的两次调查分别是1998年3月,吉林省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其境内仅存4---6只虎和1998年10月至1999年11月,黑龙江省境内的调查,发现仅存5---7只。

最近一次,黑龙江省调查情况如下: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东北虎在黑龙江的分布区又明显向中俄边境地带退缩,并形成了老爷岭南部、完达山东部和张广才岭南部3个孤立的分布区,完达山西部和张广才岭北部林区可能没有虎的分布,老爷岭北部有无虎的分布待查。在以上的3个孤立分布区的林业区内发现活动在老爷岭南部的2只个体可能为雄性,活动在完达山东部的虎至少有1只雌虎的1只亚成体虎,另两只不确定,可能为雌虎;活动在张广才岭南部1只不能确定性别

东北虎

东北虎(dongbeihu)(Pantheratigrisaltaica)脊椎动物,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大型食肉动物,为虎的1个亚种。体躯较华南虎粗壮雄伟,身长1.6米~3米,尾长约1米,体重最大约320公斤。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兽中王”之美称。耳短圆,背面黑色,中央带有1块白斑。犬齿发达,长6.5厘米,锐而锋利,裂齿大而长。四肢粗健,强而有力,善于行走和跳跃。前肢外侧斑纹少,后肢较多。爪极为锐利,并能伸缩。脚上的肉垫极厚,行动几乎无声。尾上约有10条黑环纹,尾末的端毛黑色。主要生活在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山崖间,为典型林栖动物,没有固定巢穴,白天常在深山密林或石沟壑中隐蔽处卧伏休息,夜间或于清晨、黄昏时活动。主要以猛扑方式捕食野猪、马鹿、狍、麝等动物,有时也吃些酸甜的浆果植物,食量较大,1次可吃30公斤肉。多营单独生活,雌兽与幼仔可在一起生活2~3年,直至幼仔长大后离散。寿命可达20年左右。东北虎在我国仅分布于黑龙江省各地,现数量已极为稀少,分布区也在日益缩小。其原因除繁殖力很低外,主要是环境的破坏、食物的缺少和人为猎捕,造成东北境内野生种群已接近于绝灭的边缘。现国内外的动物园中尚有人工饲养,总数约有800余只。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