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代用的“刀币”,你是怎么看收藏和投资价值?

2020-10-27 文化 102阅读

收藏有风险,出手需谨慎

遵循"物以稀为贵"的集藏原则,既要看年代是否久远、流通时间的长短,更要看存世量的多少。我国钱币有近5000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布币、蚁鼻等,秦代的外圆内方钱、唐代的通宝、宋代的年号钱、清末的"宣统通宝",品种有数万至数十万种。

今天就谈谈大家对“刀币”的理解。

刀币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因其形状像刀而得名,刀币使当时的货币至今发现的不多。

针首刀

中国最早的刀币,西周时铸,刀首薄而短,尖如针,无字,重7分。

铸期:春秋晚期至战国初

铸地:燕(或北方山戎部族)

币质:青铜

特征:首部细长尖锋

参价:普品一般都是2000-3000元左右一枚,背字少万元以上一枚

尖首刀

尖首刀是先秦时期刀币系统中铸行最早的货币。其币形的演进特征与流通空间的变化大体相对应。尖首刀流通区域的范围较广,且区域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这一流通区域的形成与演变与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地理的分布格局有密切的联系。尖首刀精确的设计和巧妙的构想,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充分体现。

铸期:春秋末期至战圈早期

铸地:燕国(一说系山戎部族地区铸币)

币质:青铜

特征:首部尖状,面文为记号、符号或单字

参价:普品一般都是3-4千,但是背地名稀少则过万一枚,甚至过10万一枚

明刀

明刀是燕国最重要的法定货币,明刀铸于燕国商品经济最发达时期。总的发展趋势是:刀的长度逐渐变短,刀身由宽逐渐变窄,刀身由圆折背逐渐变为方折背。明刀铸造技术略逊于齐刀,尤其在含铜量方面明显低于齐刀,一般含铜仅有35?45%,有时铅、锡含量多达45?58%,这可能和燕、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关。在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中,发现有铸钱作坊的遗迹,除出土明刀外,还有不少的泥范,范为长方形,一范之上并列五模。在河北省承德还发现有石质铸范,可知当时铸范质地不止一种,铸地也不止燕下都一处。

铸期:战国中、晚期

铸地:燕国

币质:青铜

特征:有圆折和磬折两种

参价:普品一般都是200-300左右一枚

齐明刀(博山刀)

战国时齐国所铸“明”字刀,时限约在燕占齐都临淄等七十余城之五年间(前284―279年)。。形制极类燕之圆折明刀,然刀身较燕刀瘦狭,通长13.8厘米、重约14克左右。面文“明”字作直立方折状,背文多见“齐化’二字当为与莒刀同期所铸。背文除“齐化”外,尚有“化”、“司”、“齐化共金”、“安阳倍”等近10种。齐明刀今均罕见。

铸期:战国晚期

铸地:齐境内(燕一度占领下之齐地铸)

币质:青铜

特征:刀身多轻薄,”明“字为方折,细长

参价:老贵老贵,被定为二级钱币

圆首刀(直刀)

中国古铜币。刀币的一种。刀首平圆,体型较直,刀身肉薄而有弹力。战国中期中山国所铸,时在迁都灵寿至亡于赵间(前380―296年)。旧谱误隶赵刀,然据1979年来对中山王墓及灵寿故都遗址大量考古发掘,终证为中山国刀。形制为钝首,背稍凸而廓较高,柄上脊线或有或无,柄首为正圆环。刀体较厚实。通长14厘米左右,重16克上下。铭文书体多变,由繁至简。

铸期:战国中、晚期

铸地:赵、中山国

币质:青铜

特征:圆首,刀身平直。

参价:普通品一般过千元一枚,但是此款刀币,处了普通外,三级二级一级珍品,价格更是几万甚至几十万一枚

齐刀

齐刀为齐国铸造的货币,主要流通在齐国(今山东半岛地区)。齐刀比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称,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圆环,面、背有文字或饰纹。

铸期:春秋战国

铸地:齐

币质:青铜

特征:刀体大型厚重,铸工精湛。

参价:普通品三字一般过万元一枚,还有四字、五字、六字,字越多越忒贵,六字已经是一级钱币了。

关注小编,和小编一起探讨、交流钱币收藏小知识和小乐趣!如果错误请大师指导!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