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胎,顾名思义就是汽车的备用轮胎,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防止汽车因轮胎损坏而抛锚。由实际使用需求而生,备胎的最初概念在汽车工业发展初期就已经存在。
当时汽车还是一件新兴事物,与其配套的道路却还停留在马车时代,路面状况较差并且还时常出现从马蹄铁遗漏下来的铁钉。汽车的充气轮胎经常会出现爆胎的状况,于是乎当时的车企就为车辆配置了多条备用轮胎,用于随时更换。
世界上第一条车用备胎在1904年由Walter和Tom Davies发明制造,并进行了批量生产。而第一辆标配备胎出厂的汽车是Thomas B. Jeffery工厂生产的Ramblers(漫步者),这辆当时售价2250刀的5座轿车的广告卖点就是:再加74美元就可以额外获得一个带轮辋且充好气的备胎,可在轮胎损坏时直接更换,而这就是汽车备胎的由来。
目前家用车最常见的安置备胎的地方就是尾箱地板下和底盘位置。这两种安置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不外露,整体的美观度比较号。但是缺点呢,就是要占用尾箱(底盘)空间,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还有就是SUV车型特有的备胎安置于后尾门的方式,不少厂商还出于美观和防止橡胶老化得考虑为备胎配备了轮胎罩,不过这种安置方式的缺点就是外露的备胎容易被盗。
不过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更新,随着防爆轮胎以及更便利的快速补胎工具的推出,备胎已经开始逐渐从一些城市车辆的标准配置名单中被摘除。
更何况现在汽车都强调轻量化和低碳排放,背上备胎这个承重的“包袱”显然与发展背道而驰,如果经常没有跑长途和越野的需要,卸下备胎的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