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爱的感人的故事

2020-05-04 情感 72阅读
故事一: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
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他曾在石料场子干活被机器绞断了左手,又因家穷,一直没娶媳妇.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份姿色,就动了心思,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等她给我 家"续上香火"后,再把她撵走.父亲虽老大不情愿,但看着家里这番光景,咬咬牙还是答应了.结果,父亲一分未花,就当了新郎.
娘生下我的时候,奶奶抱着我,瘪着没剩几颗牙的嘴,欣喜地说:"这疯婆娘,还给我生了个带把的孙子."只是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从不让娘接近.
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给,给我……"奶奶没理她.我那么小,像个肉嘟嘟,万一娘失手把我掉在地上怎么办?毕竟,娘是个疯子.每当娘有抱我的请求时,奶奶总瞪起眼睛训她:"你别想抱孩子,我不会给你的.要是我发现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撵走."奶奶说这话时,没有半点儿含糊的意思.娘听懂了,满脸的惶恐,每次只是远远地看着我.尽管娘的奶胀得厉害,可我没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喂大的.奶奶说娘的奶水里有"神经病",要是传染给我就麻烦了.
那时,我家依然在贫困的泥潭里挣扎.特别是添了娘和我后,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奶奶决定把娘撵走,因为娘不但在家吃"闲饭",时不时还惹是生非.
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锅饭,亲手给娘添了一大碗,说:"媳妇儿,这个家太穷了,婆婆对不起你.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儿的人家过日子,以后也不准来了,啊?"娘刚扒了一大团饭在口里,听了奶奶下的"逐客令"显得非常吃惊,一团饭就在嘴里凝滞了.娘望着奶奶怀中的我,口齿不清地哀叫:"不,不要……"奶奶猛地沉下脸,拿出威严的家长作风厉声吼到:"你这个疯婆娘,犟什么犟,犟下去没你的好果子吃.你本来就是到处流浪的,我收留了你两年了,你还要怎么样?吃完饭就走,听到没有?"说完奶奶从门后拿出一柄锄,像余太君的龙头杖似的往地上重重一磕,"咚"地发出一声响.娘吓了一大跳,怯怯地看着婆婆,又慢慢低下头去看面前的饭碗,有泪水落在白花花的米饭上.在逼视下,娘突然有个很奇怪的举动,她将碗中的饭分了一大半给另一只空碗,然后可怜巴巴地看着奶奶.
奶奶呆了,原来,娘是向奶奶表示,每餐只吃半碗饭,只求别赶她走.心仿佛被人狠狠揪了几把,奶奶也是女人,她的强硬态度也是装出来的.奶奶别过头,生生地将热泪憋了回去,然后重新板起了脸说:"快吃快吃,吃了快走.在我家你会饿死的."娘似乎绝望了,连那半碗饭也没吃,朗朗跄跄地出了门,却长时间站在门前不走.奶奶硬着心肠说:"你走,你走,不要回头.天底下富裕人家多着呢!"娘反而走拢来,一双手伸向婆婆怀里,原来,娘想抱抱我.
奶奶忧郁了一下,还是将襁褓中的我递给了娘.娘第一次将我搂在怀里,咧开嘴笑了,笑得春风满面.奶奶却如临大敌,两手在我身下接着,生怕娘的疯劲一上来,将我像扔垃圾一样丢掉.娘抱我的时间不足三分钟,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将我夺了过去,然后转身进屋关上了门.
当我懵懵懂懂地晓事时,我才发现,除了我,别的小伙伴都有娘.我找父亲要,找奶奶要,他们说,你娘死了.可小伙伴却告诉我:"你娘是疯子,被你奶奶赶走了."我便找奶奶扯皮,要她还我娘,还骂她是"狼外婆",甚至将她端给我的饭菜泼了一地.那时我还没有"疯"的概念,只知道非常想念她,她长什么样?还活着吗?没想到,在我六岁那年,离家5年的娘居然回来了.
故事二:
关爱我的妈妈
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渐渐褪色。但有些事儿,却让我历历在目,感动不已——那一份深沉的母爱。
九月的天总是有些让人捉摸不定。
记得那天早晨,我背着书包正要上学,这时,由于发着高烧无法上班的妈妈,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慢慢地抬起手,递给我一把雨伞,有气无力地说:“雪菲,今天天气预报说有雨……咳咳……还是带上伞好。”我抬头望了望蓝天,又瞥了一眼那像一团火球一样的大太阳,心想:怎么可能下雨呢?顺手丢下伞,一溜烟儿跑出了门去,只听身后远远的传来了妈妈的咳嗽声和无力的嘱咐声。
上最后一节辅导班的时候,只见大滴大滴的雨点打到窗玻璃上,发出有节奏的“嘀嘀嗒嗒”的声音。哎呀,糟糕!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不由得后悔起早上没有听妈妈的话把伞带上了。我这才想到问题的严重性,爸爸在单位加班,妈妈又生病了,都不可能跑来接我呀!怎么办?看来只好冒着雨回去了。想着想着,下课铃声响了,我慢吞吞地收拾好书包。走到窗口看着,听着,心里不禁埋怨起这倒霉的雨。眼见着身边的同学有的被家长接走了,有的拿着伞走出了教室,也有的同学索性冲进雨帘,嘴里还喊着:淋雨的感觉好爽哦!“于是,我也鼓起勇气冲进了那风雨的世界,硬着头皮去尝尝那“好爽”滋味。“哇!雨好大!”还没冲到校门口,我的全身上下已经淋了透儿,成了个“落汤鸡” 。哇噻!学校的大门外站满了家长,只见他们手里拿着伞、雨衣,站在那里焦急地向里望着,在众多的学生中寻找着自己的孩子,那场面忽然让我很感动!唉,走吧!反正我爸妈是不会来了。我挤出了“家长墙”,又继续在风雨中飞跑起来,心里却希望着爸妈会突然出现在面前,即使不像那些在校门口的家长一样爱怜的搂着自己的孩子,至少为我擦擦脸上的雨水也好啊……“菲菲!”——咦,这声音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像是妈妈的声音?唉,可能是我想得太入神了,产生了错觉吧?我用力甩了甩湿漉漉的头发,继续吃力地向前跑着。“菲菲,快别跑了。”这耳熟的声音听起来有些虚弱,再一次在我耳边响起,“妈妈!”我忍不住叫了一声,急忙停住脚步,回头一看,只见狂风夹杂着暴雨似乎要吞没了因生病而显得虚弱的妈妈,她艰难地一步一步向我走来,“雪菲,快拿着伞。”手里迅速地把雨衣披在了我的身上,望着早已被风雨打透了的妈妈,我只感到妈妈的脸越发的苍白,握住了她那冰凉的手,只觉得心里一热“雨水”流进了嘴里,咸咸的、也是甜甜的…
母爱如轻风细雨,婉乐柔歌。摸不着,开不见,却让人处处体会到深深的,浓浓的母爱
故事三:
从前有个人,她家里很穷,而且自己又生了孩子,要带孩子,所以不能工作了,而且,她的老公的脚被碰断了,只能坐在轮椅上,所以只能靠别人送来的东西和自己以前种的菜过日子,这种生活又难过,又难熬.这个孩子的名字叫雪雪,因为她在下雪天生的所以名字叫雪雪。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雪雪也快上小学了,可是她的父母担心的是,家里那么穷连过日子的钱都很少,怎么还能负担的起雪雪的学费呢?后来雪雪的父母想到,有些人也是把借到的钱给自己的孩子交学费的,自己也可以呀。于是雪雪的父母就每天开始到别人家去借钱,每天回来都是满头大汉的,甚至有几次,到深夜了还没回来。
有一天父母带着雪雪出去了,雪雪还以为带她一起去借钱呢,(当然雪雪不知道爸爸妈妈每天去借钱是为了她所以还以为是为了过日子呢!)可是过了很多家都没去借过,后来,爸爸妈妈带着雪雪到了一所学校,原来爸爸妈妈是带雪雪去上学校。
“记住了,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了,我们相信你一定会拿个好成绩给我们的!”
就在这天雪雪对爸爸妈妈的爱越来越深了。过了几年,雪雪长大了,都工作了,雪雪没辜负爸爸妈妈,因为她的成绩很好,上了很好的学校。这几天雪雪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不久雪雪的家里就稍微了富裕起来了。
有一天,一个小偷听到了这些事情,就马上想到雪雪家里去偷钱,就在这时候,这个小偷看见雪雪出去了,门没关紧,于是连家里有没有人都没想过就冲了进去,没想到的是雪雪家里有一个断了腿的她爸爸和一个她的妈妈。于是就不停的往后退,后来雪雪听到了有个小偷冲进她的屋子,于是马上赶了回去,她回去之后真的看到一个小偷拿着斧头正向父母砍去,雪雪连想都没想就挡在了她的父母前面,啊一声雪雪就倒了下去。雪雪是因为想起以前爸爸妈妈是这样的对待她,连家里那么穷连生活都过不好的环境下都争着要她读书,而且本来父母把自己养育大都是件很困难的事,于是奋不顾身的挡在了爸爸妈妈的前面。
小偷看到自己杀了人于是也马上逃了。
啊!雪雪这一生都是在母爱中成长,母爱中死去,也都是父母让她生,父母的爱让她死,啊真是一个悲剧呀!
故事四: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脸上,这是16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儿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